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时间:2010-05-30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教育改革相比,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变化是将劳动和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整合到其他领域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计23学分。我们之所以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源于我们对以往课程培养目标的反思:(1)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一个完整的问题被人为分割,教师把持问题的提出权,学生被迫选择问题的解答权,课堂上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样一种对话方式。问题与解题的分离,使教育培养出的人只能对既定的问题作出机械的应答,缺少问题意识与合作意识。(2)课程长期局限于知识范围,局限于知识的简单复制,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不平衡,学生成为掌握知识的强者、动手操作能力的弱者。(3)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世界,关注抽象的社会知识,忽视学生生活世界和个人世界,导致课程价值贬值,学生难于体验课程对他们现实世界的意义。(4)课堂教学长期局限于对知识的复制,课堂教学结构单一,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好奇心减弱,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诚然,教育不应该对所有的问题负责,但是我们应该从教育自身的问题出发,解决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教学观、课程观和教育观的基本看法的转变。在教学观上由实施接受性教学、单一的认知教学和机械的决定性教学向综合能力探究性教学、多维体验性教学和互动的交往性教学方面转变。新的课程观超越了知识、学科和教学科目的局限,致力于与学生经验和体验的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观。教育观则转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学观、课程观和教育观的综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在高中的实施是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体系的一个突破,它被看作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定位是课程,是综合课程。这种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个与其他学科领域并列的独立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但它与其他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种力量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整体性

    综合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要对活动进行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上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试图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状况,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过程中增长知识,获得体验。?

   (1)保持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探究和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自然品质是儿童从事学习的基础和动力。传统教育主张课程的顺序性和秩序,使学生探究兴趣压抑或者泯灭,即使探究也是被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把课程实施由学校、课堂扩展到课堂以外的社会、社区,为儿童探究兴趣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2)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倡导学生在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中学习体验。它重视的是体验性的目标,而不是结果性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的经历、过程和体验是学生发展的财富。

   (3)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在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探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指向课题意识,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开展研究和通过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和体验过程,在过程中获得某种能力。

   (4)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往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动作技能和技巧在课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个体经验世界的认识。

   (5)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取得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真实的体验和态度。这种真实的体验和态度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和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用于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培养学生分享、尊重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般以学生小组形式进行,个人单独进行的活动很少。每个儿童与其说是竞争性地、孤立地学习记忆知识,不如说是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要学会共享学习资源与成果,学会尊重对方,学会善待别人,学会与其他人合作、沟通的技巧。这些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2.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既是社会赋予每个公民的使命,又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与社会隔绝、凭借空洞说教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实践中与社会冲突、融合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首先要有服务和奉献精神,学生通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不同阶层,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基本状况,逐渐强化自己的服务和奉献意识。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需要通过实践获得。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发现社会问题,探究社会问题,并形成关心现实社会的习惯,自觉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 上一篇:普通高中学分制及实施建议
  • 下一篇: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的理念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