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片段:
1、影片的简介
1949年,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在一所问题儿童寄宿学校找到一份学监的工作。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现状的冲动……
2、截取的影片片段(片段二)
马修和另一位学监正走在楼梯上,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惨叫,原来是学生搞恶作剧,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按照学校的规定,肇事学生肯定会遭到严重的惩罚。但是,马修暗自找出肇事学生之后,对他说:“我们也许可以私下来处理这件事情。……我可以不把你交给校长,但是我仍然要惩罚你。你负责照看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这个学生同意了。在照看马桑大叔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马桑大叔的善良、和蔼、宽容。一个星期之后,马桑大叔病情突然恶化,这个学生明显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不安地问:“他会死吗?”
(所观看Flash由北京师范大学05级4+2研究生陈立雪、梁莹莹、朱慧玲制作)
在这个影片片段中,我们看到,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教师摒弃以往粗暴对待的方式而改用温和的做法对待学生,不仅使学生改正了错误,而且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真正地获得成长。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错误,教师又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误区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存在的误区
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原因,比如:我们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错误思维过程;由于教学进度的原因,不能让学生对错误进行充分的讨论等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像影片中的马修老师那样,宽容学生的错误。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1.态度粗暴甚至挖苦
有些教师觉得题目刚刚讲完,学生一听就说懂,但一做就错。教师恨铁不成钢,于是会冲学生吼:“刚刚给你讲过这个问题(或方法),怎么又错了!”甚至还有些更加偏激的做法,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惩罚,如:罚抄很多次,对经常犯错误的同学进行言行的苛责和挖苦。
2.耐心不够
有些教师比较急躁,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认为只要通过传授,正确的概念就会自然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有些教师在期末考试前发给家长的短信竟然是希望家长帮助学生“消灭错误”。
3.纠错方法为机械训练
有些教师认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时,如果效果不够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巩固、不断记忆、不断练习加以解决,于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这样做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错的可能性还会很大。
4.50℃的沸水
教师自己明白学生的错误存在,并且有对之进行利用的想法,但是,对错误的利用只达到50℃。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利用并没有达到物尽其用。这说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错误可能存在的价值,并且掌握对待学生学习错误的有效策略。
(二)误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以上种种误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有些教师总是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出错,今天一点小错,会酿成明天的大错”。这种经常性的强化,虽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很容易养成学生谨小慎微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上的“无差错症”。他们如履薄冰、惧怕错误,不能宽容自己的哪怕是很小的过错,偶有小错就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校,学生们大多都很惧怕出现错误,我们从学生心理角度来分析一下: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奉行完美主义,严于自我监督、自我限制,不敢有丝毫放任,甚至过于认真。对学习中的错误很敏感,稍有闪失便懊恼不已,恐惧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的地位跌落下来;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通常的表现是成绩不好不坏,性格安分。虽言语不多,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因为教师在兼顾“两头”的繁忙中无暇顾及他们,而他们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对于学习中的出错处于两难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既怕出错,又希望出错后得到教师的关注,结果是受批评多而得到关注少;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情感是脆弱的,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教师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但许多教师对他们的轻蔑不仅表现在口头上,还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所以这些学生更怕因学习出错而招致教师的批评和挖苦。
从以上所描述的误区和由误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其中某些误区的出现可能是出于客观原因,可以理解,但它们对学生而言确实是不利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准确、及时地认识到并把握哪些错误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