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对比分析
与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设计上增设了“实施建议”部分。“实施建议”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本章着重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的角度,就“大纲”和“课标”进行对比研究。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涉及到宇宙空间,而且还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与人地关系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广泛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养成学生对于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建设、开发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特长,更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建设、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过程。
第一节 “大纲”和“课标”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与认识
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也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水平。因此澄清课程资源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对整个课程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一、认识“大纲”中的“课程资源”
教学设备和设施
(一)图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本省地图、专题地图;典型景观照片;遥感图像。
(二)仪器、模型:地球仪、月地运行仪及其他演示性地理教学模型;课外活动所需要的观测活动器具。
(三)标本:岩石、矿物、土壤等标本。
(四)音像教学器材及软件: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
(五)根据条件设置地理教学专用教室、地理活动场所和地理实习基地。
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对“课程资源”的界定,只是对“教学设备和设施”进行了要求,可以认为是简单的、物化的“课程资源”。
二、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设”
课程资源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此的研究也仅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比较公认的理解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其实课程资源的概念并不是独立的,它受到课程与资源概念发展的制约,兼有课程与资源的双重性质。随着隐性课程(潜在课程)的提出,课程的外延在不断扩大,教师的情感、学习的环境、同学的兴趣等都丰富了课程的内容;随着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教师、学生、家长、学科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等都成为了课程资源的组分。正是因为课程与资源概念的延展,才导致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化,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科专家、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等成为影响课程实施与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课程资源反映了与进俱进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内涵在动态变化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