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
第一节 选课制和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新课程改变以往必修课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增加选修课的比重,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课程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对原有高中课程管理产生冲击。国家统一的课程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作出选择,他们只要按照规定的课程安排实施就可以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高中新课程赋予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权,新问题随之产生了。如何帮助学生选课,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选课情况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一、选课指导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一)选课制
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个性化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班级授课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在这种社会趋势下,选课制应运而生。选课制的实施和推广应归功于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他在1869年推出选课制。他提出选课制的基本理由是:大学应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单一学科领先突出的机会和对自己学习习惯、行为负责任的纪律。随后在他的努力下,选课制推广到中学。选课制是选修课制度的简称,又称选科制,是指学校所设的课程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他所希望学习的一些课程。
(二)选课指导制度的含义
选课指导制度是学校为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修习的课程,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制度。选课指导制度是配合选课制而建立起来的,是选课制的有利保障。选课指导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选课指导手册和教师指导制度。
(三)选课指导制度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选修课的价值
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长期以来,我国高中选修课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要想冲破原有课程结构框架,发挥选修课的功能,必须在课程政策上予以支持。选课指导制度就发挥这样的功能。在保证选修课价值方面,选修指导制度的功能在于:(1)保障课程结构的平衡性。选课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和自由。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选课时很少顾及到课程结构,往往导致一些选修课过热,一些选修课过冷。有时会影响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政策,保证课程的平衡性,借以彰显选修课的价值。(2)总体协调,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并不是无条件的,学校对选修课开设有一定的规定。对于人数过少、不能满足开课条件的课程要适当加以限制,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协调性也需要相关制度做保证。
2.有利于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推行
学分制的基本前提是选课制,选课指导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学分制的推行。选课指导制度对学分制的作用体现在:
(1)为学分制提供前提条件。学分制是一种弹性管理制度,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强迫去学习某些科目,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课程自主性的条件是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课程设置、选课的规则及要求要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这种基本说明是选课指导制度的重要功能,它为学分制推行提供一定的条件。
(2)为推行学分制的学校作好准备。选课制的形成不仅要求学校指导学生选课的内容,而且指导学习方式和学习数量。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来说,它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多准备,预想更多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校内选课指导制度的建立会提出或预先解决这些问题,为学分制管理开辟道路。
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选课指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自行设计学习计划来实现自我发展。但任何个性发展都需要既定的条件做保障。首先,学生要享有课程知情权,即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的基本状况。不了解课程的选课带有一定盲目性。选课制制度首先通过课程指导手册为学生课程知情权实现提供保障。其次,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高中生对自身的了解带有盲目性,往往凭借一时的冲动选择一些课程。这样形成的后果是: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学科喜欢,形成偏科;由于选择失误而导致厌学。选课指导制度就是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和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保证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它的影响。因此,学生在选课时,可能会侧重于考试科目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选课指导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保证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