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熟悉新校园,自绘示意图;结识新同学,互助实践课
[设计思想]
高一新生大部分初到新学校,结识新同学,人地的陌生环境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尽快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同学,第一节布置了此课题,即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实用校园平面示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和动腿的积极实践获得真知。
[活动目的]
知识方面:将学生初中学过的地图知识学以致用,有效的巩固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能力方面:锻炼了学生绘制地图的地理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学习的是“生活中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组员优势,团结协作。
绘制的示意图应符合地图一般的规范要求:清晰、准确、实用性强等。
在实用的基础上鼓励创新。
[活动时间]
高一开学第一周。
[活动反馈]
1.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作业,有同学写到:“我认为老师留的作业好得很,我特别喜欢做平面图。我对古板老套的作业没劲,却对开放有趣的作业有活力。”实用和趣味使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实际应用已学知识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漏洞,能力的欠缺,在体验中产生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弥补了以往学习上“纸上谈兵”的不足。
2.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如有的学生没有做大而全的学校整体示意图,而将选题集中于学校安全出口的绘制,角度新,有创意,陈述中还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肯定评价,令在场新学生感到安全塌实;有的学生在教室与学校一些主要服务区之间,标注了行程的大约时间,以便同学合理安排课间的活动时间;更有同学将学校内一些不起眼的小小障碍做了特殊说明,以提醒大家日常经过时避免意外。在整个绘图过程中同学们集思广益,分工协作,既有善书画者负责绘图,也有善表达者负责答辩,还有善观察者负责勘察记录,善操作者创新了“铅笔—方砖换算法”、“步量法”等解决了没有测量工具的难题。
[活动总结]
1.汇报:利用一节课时间由各组展示说明制图过程中的选题原因、分等等情况。
2.评判:分组讨论各组的主要优点,以优点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3.优胜组发言,与同学分享经验和教训。
4.教师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总结。使学生明确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内容及使用方法;理解了在合作中学会了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做人道理。
补充:活动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1.准备指导:通过准备过程,让学生知道对某个问题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需要进一步知道什么,并通过哪些途径收集信息和素材。
2.设想指导:运用发散思维得出尽可能多的、不明确的答案,然后探索用各种研究方法可能会产生的结果。
3.评价指导:运用收敛思维的方法,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最好的课题研究方法上,然后付诸行动。评价的第一步是凭借直觉进行初步筛选。成功评价的关键在于系统地阐明评价标准。缺点评价标准的基础是:若采用此设想将会影响到何人何事。
4.行动指导:一个好的设想若不付诸行动,就等于没有结果。行动要有计划,要指导学生拟订详细的计划,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有计划地逐个解决。
5.表达指导: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实物样品后,要及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就可对课题进行成果表达,也即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考察报告、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等,但这几种形式并非截然不同,可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兼有其他形式。选用哪种形式为主来完成课题研究,由课题性质决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须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推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