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标准(必修)与大纲地理课程内容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比较

时间:2014-07-13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第二节 标准(必修部分)与大纲地理课程内容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比较

  因为在标准与大纲的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有交叉,编排顺序也有错位,因而在以下三节中,均以标准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为基准,对照大纲课程内容与课标课程内容在具体的呈现方式、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述上的不同,突显课标的新理念。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本模块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2”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3”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其课程设计来看,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离和割裂,但从知识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1还是侧重自然地理,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说地理1这一模块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一、有关“宇宙中的地球”的内容比较

  这部分内容,大纲中包括了四个大的知识要点,其下又包含了八个小的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5条要求;课标中只包含四条标准及与标准相对应的四条活动建议。
  从上表的对照,可以直观看出,课标比大纲的内容简明。简明不等同于简单的删减。
  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教。因此,“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标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课标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大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标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这样的编排避免了大纲关于系统学习宇宙的知识与篇幅限制之间的矛盾,突出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对地球有重要影响的宇宙环境。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学习开端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后者更为重要。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这部分的内容,课标比照大纲做了科学的整合,修正了大纲割裂并静止地看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时容易造成的谬误;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删去“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部分的内容,也说明课标制定的科学性。
  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标准”以“宇宙环境一地球一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慢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围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慢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并且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宇宙中的地球”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大纲中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
  此外,课标活动建议中“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运用教具、学具,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解释,观察,说出,绘制”,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操作,适合层次的地区和学生因地制学、因材施教。相比较大纲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有的还不易实施,某些地区可操作性差。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标准必修地理课程内容自然地理部分大纲
  • 上一篇:标准(必修)与大纲地理课程内容的
  • 下一篇:标准(必修)与大纲地理课程中人文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