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江三角洲对全国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主要在于提供大量的工业产品、商业贸易以及与此有关的技术,也是国家财政税收和建设资金的重要源地。但是本区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源,如果继续依靠投入,不断扩大规模,势必使已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工业结构的调整将成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上海经济区曾设想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在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的作用,但是产业导向并不十分明晰,其结果是对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需求迅速扩大,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同样也有这些需求,因此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向长江三角洲提供工业原材料与能源的渠道逐步被市场所代替,致使原料、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出现问题,暴露出原已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加以靠引进设备为主,在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方面进展不快,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工业活力下降,不利于长远发展。
从本区在现有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以及劳动力素质、市场优势等出发,在继续发挥全国工业基地和产业支柱作用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长江三角洲的技术创新、自主开发的能力,从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耗有形资源到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无形资源,从引进为主到创新开发,在全国发挥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实现产业和技术向长江中上游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和扩散,从而确立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具有新的功能与产业带动地位。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现代化是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必须有比较发达的信息服务业、科技事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高投入和高风险的产业又需要发达的市场。因此,长江三角洲除交通、科教、文化、医疗等事业外,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外贸、商业以及房地产、信息、技术服务、咨询、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配套和协调发展的环境。
内外贸易:长江三角洲内外贸易的发展,要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通过外引内联,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和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购物中心、保税贸易商行、进出口贸易公司,以及提供仓储、配送、运输等条件,增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外贸易量,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与覆盖率,并促使上海发展成为全国以及东亚贸易中心。
金融: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业的优势,结合国家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跨地区的经济联系功能和多层次融资的金融功能,为各项建设提供长短期资金服务。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市场化已有良好的起步,迄今国外营业性金融机构在上海已开设达50家分行,15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上海在海外发行股票、金融债券,为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利用外资、融通资金、发展经济起了积极作用。本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推进专业银行商业化,发展合资银行以及财务公司,积极发展各类金融保险机构,放开国内金融保险机构的业务范围;同时,要加快国内金融体制和机构改革步伐,改善服务方式,逐步脱离行政性的行业保护体系,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实行平等竞争。为了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按高标准设计建设浦东陆家嘴和浦西外滩商务金融中心,拓展金融市场,通过建立资金吞吐中心、证券交易中心、外汇调济中心、票据贴现中心、金融电子网络中心、保险业中心等,加快与国际金融业接轨,实现重建远东金融中心的蓝图。
房地产业:长江三角洲对国内外房地产投资商具有很大吸引力,近年来加快了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为房地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从今后的发展看,房地产业还将开展土地招标批租,允许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买卖,形成比较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当前重要的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盘活房地产存量,既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又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