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环境
1.资源环境
(1)土地资源。海南岛陆地总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土地总面积的42.5%,是我国的热带宝岛。其中山地面积占25.4%,丘陵占13.3,台地占32.6%,平原占28.7%。土地面积中宜耕地占30%,宜热带作物种植地占23.9%,宜林地占27.3%,宜牧草地占9.2%,水域及其它占9.6%。目前荒山荒草地面积大,其中宜垦地55万公顷,宜林地26万公顷。海南岛在我国沿海省市区中,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13人,人均拥有土地0.47公顷,人地矛盾相对较为宽松。
(2)热带气候资源。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光热资源丰富,长夏无冬,年均气温22~25℃,日均温≥10℃积温达8 400~9 200℃。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解放后已建成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香茅、腰果、油棕、槟榔等具有全国意义的生产基地,近年还利用冬暖条件发展季节蔬菜、瓜、果及育种基地。
但地处北热带的海南岛,其所拥有的热带气候资源优势,仅是相对大陆其它省区而言。因本岛受季风影响,冬春季节热带作物仍易受寒潮侵袭,特别是海岛的北部。夏秋季节受台风移行路径影响,海岛东部及东北部风灾威胁也较大。海岛的西部和西北部属少雨高蒸发区,干旱相当突出。因此,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必须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布局热带作物种植。
(3)水资源。全岛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约合563亿立方米。环岛154条大小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海洋。河川总径流量 2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 14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47亿立方米,其中36亿立方米形成涌泉直接转为地表径流。即水资源总量为308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全国最丰富省区之一。但海南岛的水资源因受时空分布不均及河流陡降的影响,建筑水库库址地形不理想,地表径流多以洪水形式直接流入大海,水的可利用程度低。
水资源分布东西部差异大,中部山区和东部的琼中、屯昌、通什、琼海、万宁、陵水、保亭等县(市)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和西部,即儋县西部至乐东县的东罗镇年降水量仅1000~1200毫米左右,比多雨区少一半,年蒸发量却大于降水量3.1~2.4倍,故形成半干旱区。
(4)陆地生物资源。据调查,海南维管束植物为4 200多种,其中有56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南药植物2 000多种,约占全国的 40%,有槟榔、益智、砂仁、巴戟、龙血树、木灵芝、沉香等170多种贵重的药材。海南陆栖野生动物561种,其中32种为海南特有,动物中黑冠长臂猿、坡鹿、猕猴、黑熊等45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本省热带原始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由解放前的162万公顷,直线下降至80年代的31.1万公顷,原始森林覆盖率从近50%下降至不足10%。与此同时,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数量也随之急剧下降,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的破坏。最明显的反映是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据昌化江宝桥水文站测量,1958年前平均年输沙量为60.7万吨,1978年的输沙量已达169万吨,增加179%。
(5)海洋和海岸带资源。海南岛岸线总长1618公里,有大小港湾84个,其中18个已辟为港口或渔港,仍有60多处后备港湾资源,为发展港湾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远景储量大,近期的勘探主要集中于沿海南岛的近海。已深明莺歌海盆地的石油储量为 15.3亿吨,天然气为1040亿立方米,北部湾石油储量为6亿吨。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油气资源的勘探程度低,而邻国已勘探的均是大型油气田。
海南岛的滨海砂矿是我国滨海钛砂矿(包括伴生的锆英石、金红石、钴矿等)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已发现的大型钛砂储量2 000多万吨,锆英石储量140多万吨,已建成我国最大型的钛砂矿的开采基地。滨海的玻璃砂矿储量也极其丰富,已查明的有八所、新隆、铺前、龙马等 4个大型矿,SiO2含量多在 98%以上。邻近海岸带的石碌铁矿,含铁量高达68%,为国内优质大型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