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化学工业。纺织业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棉花纺成纱,织成布之后,需经漂白才能染色。随着服装工业对时新的花色布的需要,各种漂白剂和染料开始出现。
传统的漂白方法是首先把纱或布放在燃烧植物的灰分溶液里浸泡,然后放在酸奶中经煮或漂洗,最后晒干。在1746年,就有人建立工厂,用从燃煤中获得的硫酸代替酸奶。在1798年,又有人用氯气和石灰制成漂白剂以代替硫酸,因为使用这种漂白剂比硫酸安全得多。
与此同时,硫酸也被用来制作染料。硫酸与各种金属化合形成不同的硫酸盐。硫酸盐的颜色随金属而改变。硫酸与铜化合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与铁化合呈绿色,与锌化合呈白色。
当今的化学工业与纺织工业的关系更为密切。除去纺织工业使用的天然原料——棉、麻、丝、毛——外,还通过化学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纤维,例如尼龙、涤纶和奥纶,这些都是从石油和煤里所提取的化学物质的制品。因此现在最大的纺织厂往往是与化工厂建在一起。
7.食品工业。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引出另一特殊的新工业,即食品工业。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工厂的工人越来越多,他们既无时间做饭,也无时间采购新鲜的食品。因此他们需要各种加工好的食物。虽然从很早以来,大家都知道那些保存食物的传统方法,如风干、发酵、盐淹、酸渍等方法,但是,19世纪时的居民却很少使用这些方法。
1810年一位法国糖果商采用沸水灭菌和装入玻璃瓶的办法来保存食物。1839年又发明用马口铁罐来保存食物,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因为它比玻璃瓶轻、价格又便宜,而且也容易进行灭菌处理。
当时大规模生产罐头食品的障碍在于把罐子放在沸水中的处理时间长。于是化学实验在这方面又起了作用。在1861年发现,把氯化钙放在水里,可以把沸水的温度从 100℃提高到 116 ℃。这种方法可以使罐子需要放在沸水中以确保安全的时间从5小时降到40分钟。这一年罐头的产量就增长10倍。
(二)工业革命的扩散
19世纪的中期以前,英国在工业发展上垄断了将近一个世记。当时,英国煤的产量占世界的 2/3,棉布占1/2以上,铁产量超过1/2。英国获得“世界工厂”的誉称,它的经济力量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为了维持其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英国政府极力阻止当时的新发明与革新向外扩散。尽管如此,这些技术成就最终还是扩散到英国以外。
英国的工业生产技术扩散方向有二,一是向东传到欧洲大陆,一是向西越过大西洋传到北美洲。后来又从那里向世界另一些国家扩散。
1.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19世纪后期又在法国与德国扎下根。在比利时开始是在采煤方面使用新技术,法国首先是接受用烧煤的鼓风炉来炼铁,德国最先是建立棉纺厂。但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业发展却受到落后的运输设备与不稳定的政治所制约。法国的大革命与拿破伦所进行的战争使欧洲处于分裂,德国直到1871年才成为统一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和瑞典等国先后开始。
2.在北美洲大陆。那里近代工业开始得稍晚于西欧,但是,其发展速度则快得多。美国在独立时还是个农业经济的社会,其工业制品依赖从英国进口。所以价格比较高。美国第一家纺织厂于1791年建于罗德岛。1808年以后,纺织业发展迅速。1908年纺织业拥有纱锭8000枚,第二年即增加到31000枚,1811年增到80000枚。因那时美国为避免卷入欧洲的拿破伦的战争,故对欧洲贸易实行禁运。
到1860年,美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工业国。其实,那时美国工业生产主要靠其丰富的天然资源,而不是靠广泛使用工业的新技术。只是到19世纪末,美国才进入钢铁工业大发展阶段。
3.在其他地区。在19世纪末与20世记初,工业革命才进入东欧、日本,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第二次大战后,工业革命才开始向亚、非、拉一些国家与地区扩散。虽然在这200多年间,工业革命已从英国扩散到世界各处,但论范围仍不普遍,只集中在少数地区。工业化的程度各地的差距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