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生态学
工业的区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原料与能源方面。
(一)资源因素
工业企业需要的可更新的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资源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由于原料的重量和体积的大小、是否易于腐烂变质、制成品的重量和体积情况,以及是否易于运输等条件的不同,对企业区位都产生不同的要求。
1.利用价格低廉和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的原料的工业区位往往选择在原料的产地。例如,利用品位低的矿石的冶炼厂就是这样。美国匹兹堡的钢铁企业就是放在宾州的煤田区,因为炼钢过程中需要大量体积大、价值低的煤,工厂设在那里可以免去煤的运输。炼钢过程中使用的煤要炼成焦炭,炼焦技术发生变化,其区位条件也发生改变。原先炼焦中产生的许多气体或液体物质是没有价值的,故炼焦集中在煤产地。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物质成为很有价值的化工原料(煤焦油、煤气),而且有些可以在炼钢中发挥作用,因而炼焦厂就转向与钢铁厂相结合。原先,钢铁的冶炼需要较多的焦炭,随着技术的改进,焦比减少,这就使钢铁企业趋向于市场要比趋向于原料要更有利。
2.加工后产品的价值和特点影响工厂区位。某些产品经加工以后体积增大,不便运输。这类产品的工厂区位趋向市场。例如,制作软饮料瓶的工厂。其产品价格不高,比起原料来增大了体积、运输过程中易于破损。另一方面里面装的物质主要是到处可以获得的水,这类工厂分散设在消费量比较大的城市是有利的。可是当运输条件改进和瓶子用后即被抛弃的话,则瓶子工厂也可设在人口不太多的城市。
3.耗能量影响的工厂区位。当原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的企业,应设在有价廉而又稳定的能源地方。炼铝的工厂首先考虑的是有水电站的地方,那里可以提供廉价的电力,使铝的成本大大下降。
如果加工过程中原料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很大损失,同时又需要低价能源的话,则工厂可以选在原料产地,也可以设在能源便宜的地方。例如,造纸工业多位于森林附近地区,但也有设在水电站边以利用廉价的电力。
4.需用保鲜原料的工厂的区位。如果产品的原料易于腐烂,这类工厂靠近原料产地为好。蔬菜和水果罐头往往靠近原料产地。这类罐头在装进新鲜的原料以后在几分钟内就予以冷冻处理。不过,运输条件和技术的改善也会使区位条件变化。如牛奶加工由于冷藏技术的应用,变质的可能性大大下降,就日益趋向于市场方向。
5.需保鲜的产品的工厂的区位。当最终产品比原料容易腐烂变质时,工厂多选在市场地区。如冰激淋厂就是个很好例子。面包房和啤酒厂过去也是这样。啤酒现仍建在大城市,面包房原来在城市内比较分散,现在面包房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点越来越少。
(二)能源因素
工业企业在加工原料转为成品过程中都需消耗能源,所以能源对区位亦有相当影响。
在工业化的早期,交通运输尚不发达,长距离的运输工业原料是不经济的,因此,工业趋向煤产地。铁路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变。电可代替蒸汽所产生的能,而且电的传输比较方便,可是发电需要大量燃料,因此发电厂多建在煤矿附近。后来,石油和天然气大量开采,并且通过管道运输,这对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作燃料的发电厂来说,比用煤的在区位上受到的限制小。石油开采技术改进,大型油轮的出现,使缺煤和石油的国家和地区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石油建立发电厂。这样发电厂又趋向于沿海地区。原子能发电站使用少量的铀作燃料而不受运输条件限制,但冷却水需要量较大,水成为限制因素,所以核电站往往建在有充足冷却水的地方。从安全考虑,应建在离人口密集地区较远的地方。利用水库发电则要考虑河流水文与建库的地质、地形条件。
能源的区位反过来又影响工业的区位。特别是一些耗能量比较多的企业,在其区位上受能源条件的影响很大。前面提到的炼铝工业就是个例子。由于其需电较多,往往在远离其原料产地数千公里有便宜水电供应地方设厂。虽然原料运费高,但总的说,这样作在经济上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