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文化诸因素在农业中的作用

时间:2010-01-29  归属:文化地理学导论

四、文化诸因素在农业中的作用

  以上我们论述了人们的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诸因素对农业的制约。现在,我们讨论文化与经济方面对农业活动的地域分布的影响。对食物的偏爱,宗教的禁忌、政治影响和关税限制,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等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的分布都有某种影响。

  (一)食物的偏爱

  在欧洲的地中海地区,人们对乳制品的偏爱不象西欧那么深。这种生活习惯对美洲等地区的农业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拉丁美洲,曾沦为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乳品业并不发达。相反,美国、加拿大,甚至澳大利亚等的情况却不相同,那里曾是酷爱乳制品的西欧人的殖民地,乳制品业也被带到那里,结果在农业中乳品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饮料方面的偏爱则是影响作物分布的另一明显例证。英国人喜欢喝茶,美国人爱饮咖啡,他们之间的差异引起了茶叶与咖啡种植的地区差异。由于英国原殖民地印度与斯里兰卡距原茶叶产地中国较近,结果,印度和斯里兰卡成为茶叶生产的基地,以供应英国的需要。而处于西半球热带高原的哥伦比亚与巴西由于距美国比较近,集中生产咖啡比较有利,这就促进咖啡种植园在那里发展。在东半球,印度尼西亚曾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人也像美国人一样喜欢饮咖啡,因而在印度尼西亚未发展茶叶生产,而成为咖啡生产国。这不仅说明人们对饮食的偏爱制约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也显示了地理、历史和政治因素作用于农作物的地域分布。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

  人文因素影响农业分布最典型的事例,是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 nen,1783—1850)所提出的农业区位模型。德国人杜能并不是专业学者,只是北部麦克伦堡平原上的一个农场主,由于他关心农业收益与对土地利用的好奇心,引起他设想,在理想情况下,农业对土地利用的模型。在1826年,他发表了《孤立国》(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这一名著中,他提出当时条件下农业合理布局的模型,即“杜能环”的农业区位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它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在其区内自然条件到处一样,宜于作物与植物的生长。在孤立地区内,除马车作为运输产品的唯一手段外,别无其他运输手段,农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到处都是一个标准。区内中心城市是区内唯一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也是工业品的唯一供应地。区内平原上均匀地分布着具有同等技术条件的农民,他们根据市场的价格、劳动者工资及资本的利息固定不变,运输费用与所运输的产品的重量及距离成正比。这样,不同地点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所产生的运费差,决定距中心城市不同距离内的农产品纯收益的大小。一定地方所选定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获得最高收益的那种产品。随着与该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运费增高,使该农产品纯收益就下降,超出一定距离后,该农产品就让位于比它收益高的其他农产品,于是,农民就调整其生产方向,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由内向外分布的6个农业圈:

  第一圈:农业自由带,其距市场最近,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如鲜奶和蔬菜。

  第二圈:林业带,主要生产木材,是供应城市体积大、不宜远运的燃料带。

  第三圈:作物轮作带,该带内作物每6年轮回一次。6年中有二年种稞麦,余下4年种土豆、大麦、苜蓿和野豌豆各1年。这样,中间就不需要有休闲地。

  第四圈:谷草轮作带,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每7年轮回一次。

  第五圈:三圃轮作带,每年有1/3的土地休闲。此外种燕麦及稞麦。三年一个轮回。

  第六圈:畜牧带,生产牧草,放养牲畜,实行粗放式经营。在该圈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

  如果我们把6个圈与大部分城市相比,就会发现,在杜能时代,为城市提供木材和燃料的第二圈森林带已不存在。这反映进入工业社会后一切都已发生了变化。当然,在现实中,也有些城镇仍然处在前工业社会时期。地理学家R.J.霍尔瓦思(Ronald J.Horvath)于1969 年对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当地的种族和环境与欧洲不同,但是亚的斯亚贝巴的周围的情况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别是城市的建设,其周围是一圈油加利树所构成的比较宽阔,而且彼此相连的林带,其位置与作用与《孤立国》一书提到的森林带相似。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农业城市地区分布文化作用因素生产蔬菜中心
  • 上一篇:农业景观
  • 下一篇:农业生态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