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生态学
世界上,有的地方居民非常稠密,有的十分稀少,甚至是荒无人烟。另外,原来无人居住的荒野地区,在短时期内移来大批居民,城市迅速拔地而起;而有些原是人口密集,生产发达的地方,却走向衰落。这是什么原因在起作用呢?人们选择某个地方定居,而不选择其他地方,这又是什么思想在支配着人们的决择呢?地理学家早已发现,地理环境的各种因素对人口的分布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密度,而且还通过人们在某种环境中长期生活形成的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在选择新的地方定居后的种种决择。人口的多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各地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属于人口生态学的范围。下面分别从环境影响、环境感知以及人的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三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环境影响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藏以及交通条件等。一般说来,人口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矿藏丰富,以及交通便利的地区,其密度就大;反之,地势崎岖,气候严峻,土壤贫瘠,矿藏缺乏,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的地区,其人口密度就小。
1.地形因素影响人口密度。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都是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平原地区。今天,世界上的农业区、工业区、以及大城市也大都集中在平原地区。这些事实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把世界人口密度图与地形图相对照,就可看出,平原与人口高密度区相一致的现象。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都是我国人口比较密集地区,如江苏省人口密度达 600人/平方公里。与此相反,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人口密度仅1人/平方公里,两者之间的反差十分惊人。但在炎热与干旱的地区,某些地势高的局部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于人们生活,可能出现高处成为人口较集中的地方。例如,地处热带的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其东部的平原与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但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相反,安第斯山地中的东科迪勒拉山区,只占全国面积的1/8,但人口却占全国的 1/3以上。波哥大高原,海拔 2600 m,气候四季如春,是哥伦比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地形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因素影响人口的密度。从世界人口分布的现象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温带和副热带地区,而寒带与赤道附近地区的人口非常稀少。这反映了温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过热过冷的地方不适宜人们居住,所以人口密度相当低。再从气候中的降水情况来看,降水少的地区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例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及其附近地区,温度很高,且极端干旱少雨,这里的人口密度是<1人/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口稀疏地区之一。极地及其周围地区,由于温度太低,终年冰天雪地,所以人烟极稀。如面积达217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上只有5万人,人口密度为 1人/43平方公里。面积超过大洋洲(897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洲(140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为-25℃左右,一月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因此,除了科学考察人员以外,是没有固定居民的大陆。
3.水文因素影响人口的密度。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工业和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特别是在干燥缺水的地区,水更宝贵。这些地区,有水才有生命。例如我国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居民点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区,那里欣欣向荣被称为绿洲。没有水的地方,寸草不生,黄沙遍野。一个地方的水源枯竭,伴随而来的是一片荒凉寂寞和废墟残迹。
在山区,村落的分布也往往受水源的限制,不仅村落的位置取决于水源,而且村落规模也受水量制约。在平原地区,特别是在河流的两岸,常常成为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如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流域,都是人口密集地区。今天,城市生活用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淡水;而城市和工业又带来大量的污水。因此,世界上很多地区与城市既面临淡水资源的不足,又遇到大量污水需要处理。节约用水,控制水的污染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