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在《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2002年6月,课题组全体成员重新学习课题论证,进行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并由课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实施,对本学期课题研究进行更详细周密的部署。
1、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材料,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申报为原则,最后确定课题组成员。本课题成员主要由地理教师组成。
2、定期组织安排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上发动并落实到行动,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大约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
3、组织成员进行网络课件制作的技术学习,同时进行校际间的信息交流,拓宽视野。
4、搜集整理网络教学资料,丰富媒体的数量,同时研究网络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衔接转化,做好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工作。
5、通过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施与反思,以改进实际工作;积极撰写关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论文。
6、《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为常州市“青年教师教科研专项招标课题”,课题负责人为庄晓蓉,成员为孔建华、邱效琴、陈国祥、徐兆海、方训、宋占波、杨庆春。
二、2002年6月—2003年1月,除假期外,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共同学习课题论证材料,相互探讨近期研究效果,取长补短,并下发相关学习材料:
1、学习材料之一:课题《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论证材料
2、学习材料之二:《教育研究方法》
3、学习材料之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4、学习材料之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
5、学习材料之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6、学习材料之六:“对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三、积极参加武进区网络教学设计评比、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比和江苏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评比
四、2002年12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课题《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研究交流,主题是研究新形势下地理课程改革方向,结合网络环境精心设计课件和教学过程,积极开展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应用研究。精益求精,深入思考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各个环节的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论文。
五、本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
1、论文《全新理念,贵在实践》作者:庄晓蓉 2002年4月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
2、论文《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课堂》作者:庄晓蓉 2002年5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3、论文《网络环境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庄晓蓉、徐兆海 2002年8月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
4、论文《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作者:庄晓蓉 2002年11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论文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亚洲旅游》作者:庄晓蓉、徐兆海 2003年1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6、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作者:庄晓蓉 2002年10月在2002年度武进区电教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7、论文《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庄晓蓉 2002年12月在武进区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8、论文《网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作者:徐兆海 2002年5月在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9、论文《网络化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型整合模式初探》作者:方训 2002年11月在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10、2002年10月庄晓蓉执教的《大气环境保护》在200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优秀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11、2002年10月庄晓蓉执教的《大气环境》录像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2年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
12、2002年10月庄晓蓉为武进区2002年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上示范课
13、2002年11月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与前黄高级中学合作举办教学观摩 方训执教《气候资源》
14、2002年12徐兆海执教《亚洲旅游》在前黄中学开设校内公开课
15、说课《中国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的改革》执教者陈国祥 2001年12月在全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说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16、《长江》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庄晓蓉 在2002年武进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17、《长江》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庄晓蓉 在2002年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
18、《亚洲旅游》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徐兆海 在2002年武进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19、2002年12月《长江、黄河》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武进区二等奖指导教师:庄晓蓉
20、2002年12月《大气环境保护》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武进区一等奖 指导教师:庄晓蓉
21、2002年12月《大气环境保护》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常州市一等奖 指导教师:庄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