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专题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改变传统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功能,改变学生过多依赖教师、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锻炼、培养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能达到这样几个目标:
1、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把“问题研究”专题课作为整个课程计划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新课程标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去领会,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现当前教育思想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
2、更好地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区分开来,使其体现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精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教育史上,都发生过偏重间接经验(书本)和偏重直接经验(活动)的倾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看作各种教育思想融合与互补的过程(当然不是机械地混和)。而“问题研究”专题课既包含了对理论思想的研究,也包含了为验证某些理论思想而进行的实践,体现了对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的探索。
3、更好地体现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虽以地理知识为主线,然而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涵盖整个高中课程中的学科,同时为学生搭建了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活动平台,因此,它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构成是多元的,智力的综合表现为人外在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问题研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具备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问题研究”专题课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和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④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问题研究”专题课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⑤培养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问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