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高中是使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过渡阶段
??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普通高中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社会的过渡阶段。一般认为,“后期中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或者国民教育的完成阶段,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同时又是学生由在学校接受教育走向社会就业的过渡阶段。”普通高中是后期中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必然充当着中等教育前期和高等教育及社会的桥梁。这样的定位是由高中教育的功能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的功能(或者说任务)被确定为:为高等学校输送具备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条件的生源;同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建设者。这就是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双重功能说。这双重功能虽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起到一定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从现时上说,它并非完全科学的。它过于强调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削弱了它的本质作用,即培养人。
??在定位普通高中教育时,还是要考虑它对于高等教育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的。这可以作为一个思考普通高中性质的视角,但不要完全从功能的角度来定位普通高中的教育的性质问题,以免作急功近利的思考和决策。
??三、普通高中教育是一种普通教育
??教育,也可按类别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从类型方面看,我国高中教育主要由六部分构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即强调为学生奠定人生发展之基础,显而易见地区别与旨在培养职业技能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进行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
??究竟什么是普通教育呢?“普通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同“普通教育”概念内涵始终联系着的是:(1)“共同教育”,即人们都需要受到的教育;(2)这种“共同教育”指的是“一般教育”,它不同于各种各样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作为各种专业教育、职业训练基础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础学科理论的知识)、基本技能与技术、基本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人们关于“普通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同,也就赋予普通教育以不同的内涵。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形成各种不同的普通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理智训练(博雅教育)、性格教育、人生准备、社会适应。博雅教育是现代古典中学、文科中学的传统,也是欧洲中等教育的正统,它的目标是培养理智美德、自由个性,古典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占优势。性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的多方面发展的性格,古典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占优势,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也属博雅教育。人生准备教育的目标是为个人完满生活作准备,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并重,以斯宾塞为代表。社会适应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社会化,迪尔凯姆与杜威都倡导此种思想,前者重视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内容,后者重视活动课程形式。综观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通教育的类型及其各自的思想内涵,在任何时期“普通教育”都意味着一种为人生打基础的“共同教育”、“通用教育”,或多或少起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作用。
??普通教育的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而扩大。“起初,它属于初等教育的范畴;在中学教育发展以后,中等教育类型多样化,才形成‘中等普通教育’的观念;在现代,由于各项事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加之科学在分化的基础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为克服专业分化过于狭窄的弊端,连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校也趋向于增加普通教育成分。”将普通高中教育区分于其他类型的中等教育,着重强调普通高中教育要奠定人生的综合基础,强调它的一般性、基础性,而不是应试性或者职业技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