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
? 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受普通高中的性质制约的,它同时影响着普通高中的办学走向。对于普通高中的任务,学者持不同观点。长期以来较为通行的观点是“双重任务论”。还有人反对“双重任务论”的提法,主张“根本任务论”或“单一任务论”。认识不同观点及其原由,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理解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
一、多种任务说之解析
? (一)双重任务论
? 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什么,长期以来比较通行的看法是“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论”,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的思想。1954年1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正式讨论和确定了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并于同年4月以国务院名义发布指示,提出中学教育“不仅供应高等学校以足够的合格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国家生产建设以具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中学教育任务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培养合格的新生”。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①中,对中学任务的规定仍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的任务》,其精神上基本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相同,仅将“培养合格新生”改为“输送”合格新生,将“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改为“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并将二者的顺序又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的提法。
? 20世纪90年代初,在反思普通高中“双重任务”的理念及40年办学实践后,教育界开始讨论普通高中双重任务问题。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对普通高中双重任务不可能全面落实的看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们认为双重任务不可能实现的依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普通高中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教材内容,只体现升学任务,落实不了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第二,普通高中双重任务,无论是升学预备教育,亦或是就业预备教育,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弊端;第三,苏联1958—1964年的教育改革,普通高中双重任务两败俱伤;我国的“十年动乱”,重蹈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两败俱伤的覆辙。?
? (二)单一任务论
? 在认为双重任务不可能实现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单一任务论和根本任务论。“单一任务论”又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应该把所有普通高中全部办成职业预备学校;另一种则认为应该把普通高中办成大学预备教育,只为学生升学服务。前一种观点支持者甚少,影响不大。后一种观点在实践中是影响高中办学的一个重要力量。
? 将普通高中全部变为职业预备学校或办成大学预备教育的观点过于绝对化。为了改变双重任务名不副其实的现状,有观点认为要实事求是地改弦易辙,变原有的双重任务为单一任务,以便在实际中落实双重任务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原有双重任务的普通高中,一部分改为职业高中,成为就业预备教育;一部分办成综合高中,成为名实相副的就业预备教育与升学预备教育双重任务;剩下的普通高中,则成为升学预备教育。
? 这种变双重任务为单一任务的思想,从理论上可能说得过去,但操作起来蛮不是那么回事。尤其在我国这样有着长期考试思想和考试文化的国家,就更难于落实。从类型方面看,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体制主要由六部分构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为1 404.97万,比上年增长16.9%;其余五类高中在校生为1195.96万,各类均比上一年呈大幅下降趋势”。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我国高中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被人划分为各种层次:极少数所谓“重点高中”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政策倾斜和庇护下,越来越享有特权地位,耗费甚至挥霍大多数教育资源;而绝大多数高中生所在的一般高中资源匮乏,质量得不到保证,既要和所谓“重点高中”进行不公平的竞争,又不得不受市场经济的无情考验;许多职业高中境遇则更为惨淡,有的只有少数教师和学生做些形式上的职业教育,有的甚至人去楼空,不见教师也不见学生。对后五类高中而言,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而稳定在校学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支持和相当的财政收入对各类高中的平等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 (三)根本任务论
? “根本任务说”又可叫“素质教育说”或“基础任务说”。这种性质任务观认为,普通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在义务教育之后继续为培养合格公民和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
? “升学”或“就业”是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教学任务后一次社会选择。尽管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社会选择方面有特殊功能,但它的选择功能是以培养功能为前提的,选择是培养的结果。离开培养目标,以社会选择目标为办学宗旨,并竭尽全力去追求,必然产生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 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它的基础性集中体现在培养并形成人的良好素质上。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协调的统一体,无论哪一方面出现偏颇都可能造成素质结构的不合理。普通高中阶段既不是英才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