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培养目标
??世纪之交,我国明确提出了“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奋斗目标。这表明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我国新世纪一段时期
??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及教学改革。制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政策,要首先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培养目标,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切性与现实性。
第一节 高中教育的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里突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非义务性,同时又强调了它的大众性和基础性。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从层次和类别标准分类的框架内来探讨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是有理论根据的,也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通常可按层次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可按类别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是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兼容按层次分的“中等教育”与按类别分的“普通教育”两重性质。具体地说,普通高中是中等教育的后期或高级阶段,是使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基础性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普通高中是中等教育的后期或高级阶段
??普通高中是中等教育的后期或高级阶段,此种定位较之“高等教育预科”的性质有了很大的进步。历史上,普通高中曾被定位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有着很强的选拔性。所学课程不是作为形成国民基本文化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的出路是单一的升学。这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有关,也受中等教育的非普及性因素所影响。
??把中等教育分为前期、后期或者初级、高级两个阶段,其理论根据在于,在这不同的两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大不同。“在前期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其身体、生理和心理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即处于半成熟阶段。他们有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愿望,但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还不甚明了,因此在探索自我和周围世界中要面对种种问题。与此相对照,在后期阶段,学生的身体变化趋于稳定,心理变化趋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重新塑造自己、发展自我的方向,并且开始向既定目标作出有效的努力。”
??处于后期中等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与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等教育、前期中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教育对象身心特征不同。初等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虽然已经脱离顽童阶段,但他们还未进入青春期,与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中等教育阶段前、后期的学生特征也是不同的。前期阶段是对自我和周围世界抱有困惑并试图探究的阶段,后期阶段是从探究个性向发展、深化个性过渡的阶段。第二,所实施的基础教育内涵不同。“在初等教育和前期中等教育阶段,主要实行的是普通教育,而不是职业准备教育,它是向所有国民实施的非定向性的最低限度的共同基础教育。而在后期中等阶段,在高中阶段,首先也实行普通教育,而这种普通教育开始具有职业定向性。”第三,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多是非义务性的。从制度上讲,尽管普通高中具有作为个体的人成为合格国民、公民所应接受的基础性教育的性质,但许多国家并没有把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强制接受的义务教育,我国也是如此。在普及义务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发达国家完全或部分地把义务教育普及到了高中阶段,但大多数不发达国家还没有普及到这个阶段,有的国家甚至还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各国教育因经济发展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