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第一节 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
新的世纪,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世界各国都把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之一,以适应日益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综观各国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他们赋予高中以新的使命,试图通过改革使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种新的使命与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相融合,赋予普通高中新的内涵:
? (1)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 (2)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特别关注并保证其实现;
? (3)不仅在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了这一使命,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状况,分析这些改革,为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 一、课程目标
?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之间连接的纽带。高中阶段不仅承担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也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需要,对高中课程重新定位和调整。
? 丹麦政府认为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勇气和热情以及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重视合作、交流技能、创造性等品质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理念,丹麦政府提出教育应该保证:
? (1)所有青年人完成青年教育课程;
? (2)尽可能多(90%—95%)的人能完成合格的教育课程;
? (3)让回归教育成为人们的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 (4)能够灵活地随社会稳步发展,以便在民主的前提下确保职业和个人素质能够适应高科技的现代社会。文法中学的目标是提供平等的教育,为发展学生参与民主社会做准备。从丹麦政府制订的教育目标看,民主平等、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意识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 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十四条中提出教育的总目的是人的发展,强调这种发展是人同自己、他人、世界和本身精神、思想形成和谐的关系。根据人的发展的总目标,国家水平上的教育应该为人的发展创造最优的条件,包括教育法上规定的教育的自由和多元化,教育管理民主的国家——社会性,教育机构的自主性以及公民不受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社会出身等约束的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和教学是为所有人和每一个人的。根据上述目的,俄罗斯的高中课程要保障学生在普通文化和职业文化上达到现代社会要求的水平,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促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合作,实现个人的自由选择和信仰。
? 美国1993年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的国家目标是:
? (1)准备学习;
? (2)学业结束;
? (3)学生成就与公民;
? (4)教师教育和专业提升;
? (5)数学和教育;
? (6)成人文化教育和终身学习;
? (7)安全、纪律和无酗酒;
? (8)家长参与。美国各个州以其为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日本文部省在1999年3月修订的《学校教育法》中强调培养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者的素质,使学生自主决定将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门的技能,形成个性,具有健全的判断力。英国课程改革中主张学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赋予学生机会、责任感和生活经验。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印度也十分重视高中课程改革。2000年11月,印度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理事会制订了《全国学校教育课程框架》,提出高中学术课程(印度高中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目标:
? (1)让学习者了解各个学科的高层次知识;
? (2)引导学生在具体学科中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处理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得出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洞察力,获取新知识;
? (3)提升未来公民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应对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给社会带来的新需求;(5)帮助学生了解其兴趣和倾向,以选择其未来从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