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劳动人口(3)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经济地理

  在业人口年龄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年轻。在总人数中15~24岁占30%,25~34岁占27%,35~44岁占22%,45岁以上只占21%,而一些发达国家45岁以上比重均达30% ~40%。这种差异固然与全体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关,更重要的看来还是中国青年在校时间短,过早地参加了经济活动,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平均文化素质,也加大了对劳动市场的压力。这也提示我们,增加教育投入,延长青少年在校学习(包括职业培训)时间,既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又是缓解近期劳动就业压力的有效途 径。从在业人口各年龄组的性别比来看,有随年龄增长迅速升高的显著特点,表明青年女性的在业率大大超过中老年,对比之下,男性在业率的年龄差异则远没有这样大。值得注意的是15~19岁组的性别比仅为95,女性比男性多,这说明她们更早更多地离开学校参加了经济活动。

  普查数据表明,在业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高于不在业人口,但其中文盲半文盲、小学和初中所占比重仍分别高达17%,38%和32%,而大学本、专科尚不足2%。根据这一状况,可以说,中国增长得过多过快的只是低素质的劳动者,而高层次人才则严重匮乏,这对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包括劳动人口自身的结构优化,都是不利因素。

  目前,中国的从业人口仍在迅速增长,预计2010年以后增速会明显减缓,到2040~2050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5.7~16.0亿的最高峰值时,其总量可达9.l~9.2亿,比1995年增长近半倍,平均从业率也将由目前略高于50%的水平提高到接近60%。

三、从业人口的产业构成

  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促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形成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从业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他一些社会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也有影响。国际上通常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构成演变的一般趋势是:工业革命前第一产业占极大比重;工业革命后第二产业得到大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亦显著上升;工业化完成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旧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全部从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始终占85%以上,第二产业比重极小。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产业构成从总的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演变过程明显地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对比十分鲜明,充分反映出不同的政治、经济和人口因素的作用。

  第一阶段,从1952年到1977年(1952年以前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属特殊情况,可比性不大),期内从业人口的产业构成变化十分缓慢,25年中第一产业比重仅下降9个百分点,年均降幅尚不到0.5%,第二产业有一定增长,第三产业则多年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期内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波折,尤其是1958年的“大跃进”、1959~1961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加上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在指导思想上的某些失误(如重生产、轻服务),均延滞了产业构成的转变。此外,在人口压力下,从业人口增加过多过快,也是显著的不利因素。25年中全国从业人口总数净增18 648万人,大约翻了一番,而第二、第三产业仅吸收了其中的6 670万人,比重仅约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不得不滞留在第一产业中。

  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现在,期内中国经济以世界少见的高速度持续协调发展,与前一阶段相比,人口压力也初见缓和,对产业构成的转变产生强大的推动力。1977~1995年间,从业人口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1.5个百分点,年平均降幅高达2%,第二、第三产业则大幅扬升。如果说70年代中国从业人口的产业构成在发展中国家里仍处于下游的话(1971年中国第一产业占79.6%,印度仅为71.5%),那么90年代则已接近中游。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从业人口水平发展产业劳动年龄第一增长比重
  • 上一篇: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
  • 下一篇:我国人口的构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