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电力工业。已建成广州黄埔、东莞沙角A、B、C、番禺珠江、深圳妈湾等一批大型火电厂,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从化抽水蓄能电厂及许多中小型柴油机电厂,全区可利用电源容量达1231万千瓦。电力已能充分满足需要。总装机504万千瓦的台山电厂、372万千瓦的珠海电厂正在建设中。
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主要集中在广州,现在深圳、珠海、佛山、江门、顺德、中山、惠州等市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各市已形成一批年产值和销售额数十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广州的华凌、摩托、白云山、万宝,顺德的科龙、美的,深圳的康佳、赛格,珠海的格力,惠州的TCL,佛山的佛陶,江门的甘化、金铃,三水的健力宝,鹤山的美雅,中山的威力,新会的美达,开平的涤纶等,都是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
(6)商品农业谱新篇。说起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顺德的桑基鱼塘,大沙田的稻海蔗林,东莞的香蕉……,这些都曾经闻名全国。六七十年代,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的糖蔗基地、塘鱼基地,以荔枝、香蕉为代表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不过,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已发生巨大变化。粮食生产因种植面积减少过多,总产下降,已从大商品粮基地变成粮食调入区;蚕桑已经消失,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塘鱼饲料)或蔬菜、水果、花卉;甘蔗不断减少(目前糖蔗面积只剩下50万亩左右,糖厂逐步关停转产),最大蔗糖基地已让位给雷州半岛和广西。但塘鱼、蔬菜、瘦肉型猪、家禽、优质水果、花卉等高产值农业发展迅速。
珠江三角洲的池塘养鱼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历来是全国最大的塘鱼生产和出口基地。由于市场对塘鱼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刺激了流水养鱼大发展。与80年代初相比,鱼塘面积扩大1倍,产量增加2倍多,塘鱼主产区除基塘地区外,还在西、北、东江下游的低洼积水地、沿海滩涂、大中城市郊区新建生产基地,除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外,还大量养殖鳗鱼、加洲鲈鱼、桂花鱼等优质鱼。产品可充分满足本地消费,并大量出口港澳,运销内地。
珠江三角洲是岭南佳果的主要产地之一,盛产荔枝、香蕉、柑桔、龙眼等多种亚热带水果。东莞麻涌香蕉,增城、从化、广州郊区的荔枝,新会、四会的柑桔远近驰名。
广东省已开始大抓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珠江三角洲发展水稻条件好,是广东主要粮产区,只要稳定粮食面积,继续提高单产,实现本地人口口粮自给还是可能的。
(7)第三产业欣欣向荣。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占40%,在国内是相当高的。金融、商贸、旅游、房地产、交通、通信等第三产业皆发达。
珠江三角洲许多城镇是传统的商贸中心。这里本地购买力强,加上外来人口多,流通渠道畅通,商业贸易相当繁荣。广州、深圳、珠海是全国重要购物中心。许多城镇还形成辐射全国的专业市场,如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市场是全国四大服装市场之一,南海市大沥镇的摩托车、铝型材市场,西樵的纺织品市场,番禺的几个家电市场皆远近闻名。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1994年外贸出口总额达385亿美元,占全国32%。深圳的外贸出口总值已超过上海而居全国第一,广州居第3位。已有40年历史,举办过80届的“广交会”仍是我国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
金融市场相当活跃,深圳股市与上海股市同为全国两大股市。深圳和广州分别是我国外资银行最多城市之一,正联于建设华南金融中心。
珠江三角洲还是全国重要旅游中心,旅游接待设施好,客源多而稳定。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南海的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深圳、珠海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每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均名列全国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