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貌
一、地貌特征
(一)山地面积广大
州境绝大部分是山地,以碳酸盐类岩组成的高原型山地为主,兼有低山狭谷和溶蚀盆地,以及砂岩组成的宽谷及山间红色盆地。全州平均海拔1000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州面积的29.4%,海拔800~1200米的地区占全州面积的43.6%,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只占总面积的27%。
(二)地貌类型复杂
州境地貌类型复杂,有“见山不走山”的山原,有“两山咫尺行半天”的深谷,有低山、盆地、丘陵、平原及溶洞、溶斗(消水坑)、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三)层状地貌发育
州境地势西北、东北部高,中部低,向东和向西南倾斜。因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形成多级夷平面,层状地貌发育。
(四)地表深切 沟壑纵横
州境河溪纵横,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横贯巴东的长江,切穿巫山,形成幽深秀丽的巫峡。清江、酉水、溇水、唐岩河及其支流,多沿断裂发育,地表切割深度不同,形成程度不等的深切曲流,切割深度(相对高度)平均海拔为812.4米。
二、地貌类型及分布
(一)中山
州境的中山分属大巴山脉、巫山山脉和武陵山脉。
大巴山脉东段由陕西省进入州境后,呈西北—东南走向,分两支绵延于长江以北的巴东县境。在坡陡岩峭的“长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余座。
小神农架 位于州境巴东县北部,主峰海拔3005米,山麓海拔约500米。小神农架峡谷深切,岩洞遍布,溪涧众多,山体雄伟。在东面近主峰约2000米处,有面积达700余公顷的山原,生长着箭竹、茅草。原始森林以华山松、冷杉、桦木为主,间有珙桐。还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和生长着延龄草(头顶一颗珠)、贝母、党参、北山芪、扣子芪等中药材。
大窝坑州境巴东县北部,东连大神农架,主峰海拔3032米,为全州最高点。北面有神农架林区公路可达海拔2900米处。山上为亚寒带针叶林,以冷杉为主。还有延龄草、天麻、党参等中药材。
巫山山脉分别从长江南北两岸进入州境,东北—西南走向。其中一支自建始县境北部进入巴东县境中部,其主峰绿葱坡海拔1822.5米,为长江和清江的分水岭。绿葱坡设有气象测报站。另有珍稀树种巴东木莲分布在海拔约1000米的山坡沟谷中。
武陵山脉由湖南省西部入州境后,分成数条支脉延伸,鹤峰县境的云蒙山(云雾山)主峰海拔2054.2米,为清江和澧水(支流溇水)的分水岭。
齐岳山 利川市境西北,西麓为清江河源,主峰九股林海拔1895米。
星斗山利川、咸丰、恩施交界处,主峰海拔1751米,有古老珍稀的珙桐、西南台湾杉、巴东木莲、银杏等珍贵稀有树种。
人头山咸丰、利川界山,漆树生产基地。
二仙岩咸丰县境西部,主峰海拔1710米,山周悬崖峭壁,山顶宽阔,较平坦,种植有药材及华山松等。从山麓(大路坝)崎岖小道可登山顶。
七姊妹山 宣恩县境东北,主峰海拔2014米。有大面积的原生珙桐群落,面积约235公顷,胸径0.6米以上的珙桐有270余株。七姊妹山的珙桐群落,国内罕见。
(二)低山与丘陵
州境低山、丘陵多与中山、盆地、平原(平坝)交错分布。
(三)盆地
恩施盆地 恩施城区四周,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由金子坝、龙凤坝、高桥坝、方家坝、七里坪等坝子组成,面积约600余平方千米,耕地1万公顷,平均海拔450米,相对高度50米。清江自北向南纵贯平原中部。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是恩施水稻和柑桔、梨、桃等水果主产区。
利川盆地 横贯利川中部地区,由团堡、城区、汪营、凉零等坝子组成,面积1200余平方千米,是恩施州最大的盆地。海拔1000~1400米(大部分在12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0~300米,年均温12~13℃,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10℃活动积温3489℃,无霜期234天,年日照时数1299小时。盆地为水稻、油菜、烤烟主产区,自古以来是利川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