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经济区划沿革与回顾-我国经济区域发展研究(2)

时间:2011-04-06  归属:地理大谋略

表3-2  2004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城市统计
地区 直辖市
(个) 副省级市
(个) 地级市(个) 县级市(个)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
 西部地区 1 2 82 86 6111.9 呼和浩特、南宁、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东北地区  4 30 56 4039.6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中部地区  1 80 87 6287.2 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武汉、长沙
东部地区 3 8 76 145 13967.5 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济南、青岛、广州、深圳、海口
全国 4 15 268 374 30406.2 共36个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77,378

表3-1和表3-2说明,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并加大了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梯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相继实施,全国生产力布局逐渐趋向于相对均衡,但毋庸讳言,国内的经济差异还是相当大的。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倘若以东部地区为100的话,西部地区为37.9%,东北地区为71.5%,中部地区为44.8%。
由于我国情况千差万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搞“一刀切”,而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在“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东部地区应侧重于产业升级,更加注重于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益;西部地区应侧重于基础设施、中心城市、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部门的发展,更加注重人地和谐和东西互动;中部六省应偏重于农业、原材料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国家的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东北三省应偏重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借助于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搞活,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比重。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包括健全市场机制、健全合作机制、健全互助机制、健全扶持机制四个主要方面。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我国经济区域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区划沿革
  • 上一篇:西部开发-我国经济区域发展研究
  • 下一篇:地理课程结构分析-地理课程创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