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持续发展,是指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的和谐统一,既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能够保护好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使农业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发生作用,人们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使农业生产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在充分吸取“石油农业”、“绿色革命”的经验教训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出了三个目标:保护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之配套的包括七个方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加强食品安全与预警系统;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与生产要素组合,全面发展乡村经济;增大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乡镇中心。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可侧重于以下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把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改造提升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力争耕地的动态平衡。应实行领导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
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保证每年有足够的粮食种植面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商品粮基地,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大力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借此提高农业生产层次和农民经济收益,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推进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选择适宜的优势品种和合理的经营方式,注重形成经济规模。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强调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打造高水平和高效益的产业链,并使农民尽可能多得实惠。
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建立专业化农业基地和高科技农业园,抓紧配备科技人员和生产装备,通过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运作以实现良好收益,并对周围乡村发挥先进示范作用。
改造提升乡镇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进而组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工商企业集团,注重拓展资源的加工深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重点包括运输、仓储、冷藏、加工、信息等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机制,整顿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努力减少石油、化肥消费,建立以粮、菜、茶、果、水产品、畜产品为主的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大力开发无公害食品,不断推出绿色食品品牌,努力减少农药、化肥、激素的施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绿色农业属于标准化高效农业,其生产经营具有严格的标准规程,对此可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构,加强农业生产的生态意识。除了出台有关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和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土壤性状和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推广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复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还要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开拓绿色消费市场。绿色农产品营销要主打“绿色”牌,研发推广建立在绿色农业基础之上的有机食品。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包括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农技站,创办农业科技市场和农民技术协会,还要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他们培育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示范户。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关系,合理组织农业各部门的生产,借以提高产量、改善环境的农业生产制度。它是在生态经济、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理论的指导下,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以适度规模建立起来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复合生产系统,能够促进结构优化和系统完善,并形成功能显著、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突出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它能够多层次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转化率,生产出高产、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并确保良好的生态效益。
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型食品的统称。因国际上对保护环境的事业通常冠以“绿色”字样,为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就称其为“绿色食品”。它强调生态性生产,不使用农药和激素,尽量施用农家复合肥,没有有害物质残留。
鉴于我国资源、能源日趋紧张、人口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农业部最近要求,必须建设节约型农业,以解决目前国内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成本、浪费严重的问题。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环节厉行节约,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多的农业收益。建设节约型农业,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强化节约意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结合农业区域资源特性,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资源,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建立健全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农业部明确指示,要统筹安排好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各项工作,编制完善相关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生物、工程、农艺、农机、材料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十大节约型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
农业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农业的工作重点
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系统,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培肥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深耕、集雨、节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耐旱性强、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逐步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
不断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努力普及良种选育技术,推广主要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加快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设备的更新换代,开发并推广节能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水平。
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推广绿色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推进绿色高效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倡导舍饲半舍饲圈养技术,合理开发渔业资源。
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农村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合理利用秸杆。
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重点抓好轻工、化工、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