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广大农村的长期支持之下,才完成原始积累和得以全面起步的。在我国经济结构发展重大转型、也就是国家把发展重点转向农村的时候,工业和城市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后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农村提供了足够的土地和充裕的劳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需要工业和城市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农民持续增收,能够为我国加工制造业开辟广阔的市场;农村大举建设,能够显著拉动城镇工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农民素质提升,能够为工业和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农村综合整治,能够为城市提供绿色的、健康的旅游休闲环境。新农村的建设,还能够提供无限商机和创造大量机会。
“三农”问题主要是宏观问题,不仅需要重视农业,更要重视农民。过去,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土地问题,如今则转变为就业问题。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阶段需要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在农村创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包括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税费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等过程的建设。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
日本努力解决“三农”问题
日本较早地推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农业法治化的水平。日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支持和妥善保护农业。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目前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超过农业生产总值。2003年日本耕地476万公顷,农户298万户,如果把政府支农资金平摊到耕地和农户,则每亩土地折人民币2368元,每个农户折人民币56728元。日本农村环境优美,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田基础设施完备。“四高”是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既工业反哺农业程度高、农村经济组织水平高、农业法治化程度高、农村教育水平高。日本农业政策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能够得到广大农户的衷心拥戴。日本农业主要由农户经营,规模不大,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农户组织起来,主要方式是农业协同组织。它具有法律规范、政府扶持、组织严密、功能齐全、实力雄厚等特点,能够代表农民利益,又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