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人口持续发展(2)

时间:2011-04-06  归属:地理大谋略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少,大陆水资源总量达241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为23126.4立方米,这两项皆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和耕地平摊,年径流量都不算高。2004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1856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居世界各国的第110位;耕地水资源平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黄河经常断流,北方大多数城市严重缺水。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未来我国许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限制性因素。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但石油和天然气却相对短缺。因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短缺将长期作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1978年我国人均消耗标准煤0.59吨,2004年人均消耗标准煤1.52吨。预计未来我国能源供应会日趋紧张,能源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在2010年之后,我国进口石油的数量将超过国产石油的数量。考虑到未来我国人均能源消耗不宜大幅度增加,因而发展节能型住宅、节能型汽车是非常必要的。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使人口迁移形势发展显著变化:一是中西部人口向东部迁移,二是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三是我国一部分人口向国外迁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3亿。在跨省流动的人口中,从四川流出的占16%,从安徽和湖南流出的各占10%,从江西流出的占9%,从河南流出的占8%,从湖北流出的占7%,6省流出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60%。人口流入地区主要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和福建,6省市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70%左右。在全国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的占1/4,从乡村流出的占3/4;流入城镇的占3/4,流入乡村的占1/4。因此,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大势是从乡村流入城镇,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较发达地区。影响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以及就业因素。
在此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城乡差距长期存在,对城市的倾斜与对农村的不公平,实际上加大了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农民工的不公正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农民工进城难以享受正常的国民待遇:缺乏社会保护,缺乏劳动安全,缺乏医疗保险,缺乏失业救济,缺乏老年保障。与城市职工相比,在社会权益、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等方面更是具有显著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人口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新时期我国人口持续发展的要点包括:
 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成效,30多年来少出生了约4亿人。今后计划生育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关键在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在2030年前后将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6亿之内。
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各种配套措施。比如独生子女奖励政策、超生子女惩罚措施、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鼓励人们少生和优生,控制人口出生率的反弹,促进人口年龄结构稳定化和合理化。同时,还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性比例,把男女性别比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免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 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口增长就会趋于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即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人口增长类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长类型转变。我国实现人口增长转型,关键在于发展国民经济,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
 发展国民教育,提升人口素质。我国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高中和大学教育,使广大国民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有显著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升,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 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结构。1978-200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2%上升到41.76%,平均每年提高0.92%。但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口的空间集聚和素质提升,对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到2020年,我国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镇,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改革户籍、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的人口流动。我国传统的户籍、人事管理制度,制约了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导致一部分人口陷于贫困的境地。对于贫困落后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把一部分人口迁移到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协调人地关系,促进人口持续发展。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
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每年超生人口的3/4来自于劳动人口。合作重点包括:加强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定期察访和系统监控,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给予流动人口平等的国民待遇;搞好流动人口、尤其是其子女的教育工作。
 老龄化是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一般把65岁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人口,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称为老龄化。由于以往30多年持续的计划生育,加之人民生活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老人寿命明显延长,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负担,也要求国家投入更多的力量关注老龄社会。
 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下降到30%。计划生育工作要与全面建设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人口的合理控制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恩格尔系数与人类发展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性总支出金额×10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50%-60%之间为温饱水平,40%-50%之间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水平,20%-30%之间为绝对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7.2%,开始迈入小康阶段;而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7%,向富裕阶段迈进。但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
人类发展指标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三是总入学率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人类发展指标迅速上升,已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贫困人口比例也在不断下降,2004年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到3000万以下。200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61元;200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其中男性69.63岁,女性73.33岁。我国总入学率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显著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显著缩小地区、城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发展差距。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研究
  • 上一篇: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谋略-我国汽车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