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它不仅仅包括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还包括教师解决问题情境的行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行为等。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要注意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趣点问题化,教学内容图像化,教学过程关注活动设计,运用结构图进行课堂小结。例如:两位老师在讲到“锋的结构与天气现象”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师1:教师展示一幅锋面雨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锋面附近常伴有的云、雨、大风等天气是怎样形成的?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气团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一侧?降水的雨区位置有何特点?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后,教师利用动画演示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学生印象。
师2:教师解释几个关键概念:气团、冷气团与暖气团的性质差异,后提出问题:冷暖气团相遇,其交界面称为锋面,其形态如何?接着,教师介绍锋的结构,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是过渡区域,大气稳定性如何,会出现怎样的天气现象?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充分发展意见,得出结论后,再利用课件演示锋面雨的形成过程,印证学生的结论。
两位教师都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思路上两位老师则截然不同。师1采用由结果到成因的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读图得出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其成因。师2所采用的是由成因到结果的教学思路,运用发现法,要求学生对锋面附近的天气现象进行大胆猜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课堂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四、教学媒介的采用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作用,同一种媒体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标水平或不同的学习者,其作用也不相同。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有机整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欲达到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的有效整合,则需要在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精心设计中找准最佳作用点及最佳作用时机。
师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冷锋与天气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锋前、锋后、锋面附近的天气特点,并将讨论的结果及时显示在课件上,后利用动画演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师2:教师利用动画演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的天气变化情况,教师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边利用板书进行归纳小结: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大风、降温天气。
过境后:单一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师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师2发挥传统板书的作用,提纲携领,呈现知识结构。
总之,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活动,让老师们领略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风采。同一篇课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课堂教学更是显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些给执教者、听课者以莫大的启发和收获。议课时,应从大处着手,了解任课教师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他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从小处着眼,对落实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所呈现的课程资源、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练习、所采用的教学媒介等方面进行比较,使个人教学水平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对比中生成创新的火花,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并以“点”带“面”,总结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