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方可事半功倍

时间:2010-11-20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以及试题的分析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准确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意思,才能够把握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在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复习时把握分寸。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课程标准中有哪些关键词语

 

课程标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词语及其解释

 

1.说明:解释明白原因、过程或者做法。

 

2.说出:介绍、表达出来。

 

3.分析:把一件事物或现象或概念,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和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4.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5.叙述:把事情(事物)前后经过记录或者说出来。

 

6.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7.描述:形象地描写或叙述。指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8.了解:清楚地知道。

 

9.理解:懂得和了解。

 

10.领悟:领会和理解。

 

11.归纳:归拢并使之有条理。

 

12.概括:简要总结(共性或差异性)。指出要点即可。

 

13.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14.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15.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

 

二、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在平时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还是教学流程,我们都会从关键词语体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使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教师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那么这节课讲得就比较有板有眼,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们也比较好掌握。学生们如果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对这节课的层次结构、逻辑顺序、重难点也就能很好的把握,做试题的时候也就能很好的联系到课本的相关知识,学习也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图像,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能通过示意图分析简析背斜和向斜。

 

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5.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

 

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中就涉及到了了解、理解、分析、简析、说明、分析、归纳这些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语准确把握这节课中的重点是什么。很明显本节课有三个重点知识:(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分析;(3)断块山的成因分析。那么教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对时间的分配也就比较有把握。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语来明白这节课需要重点来听哪些内容,那么也就有的放矢,避免课上思想开小差了。

 

在教学流程上对关键词语的体会和把握也表现得很明显

 

例如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

 

教学达成目标: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

 

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教学流程:

 

选取长江上、中、下游各段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作为实例,通过对长江全程游览活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对长江各河段出现的不同地貌及其形成进行分析,认识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育。

 

 

三、课程标准中关键词语在试题中的作用

 

同学们在做题当中,经常出现的毛病就是下笔千言但是答非所问,或者不知从何下手有话说不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和平时学习扎实与否有关系。但是审题也非常的关键,而审题中地理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答题的准确度。当然也就影响同学们的得分情况。

 

例如,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A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A   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 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其中的第(4)问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说明有可能就失分。说明的准确意思应该是解释明白原因、过程或者做法。只要学生们明白了这个意思,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说一下原因。所以只要说一下原因就可以了,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很容易答出。但是很多学生却去解释原因。结果下笔千言,虽然答出了结果,但是浪费了宝贵的做题时间。

 

再例如,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什么?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______(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______(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答案】

 

(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相信只要准确把握分析的意思,也就很容易答题了,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或现象或概念,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和部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分析实际上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该题中A区域可以为B 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课程标准事半功倍关键词语
  • 上一篇:地理课堂展现生活地理--以“热力环
  • 下一篇: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