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保障措施
(一)搞好高中地理课程培训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重要前提。为形成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机制,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坚持参与性、主动性、发展性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研修活动。校本培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教师应作为培训的主体,走进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互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与地理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高中地理新课程蕴涵着教学即研究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地理教学研究制度,大力倡导地理教师“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研究,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在校本教研中,应以教师日常教学研究为重点工作,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主要方式,以主题教研为带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活动设计、地理课程资源利用、学习方法指导、教学策略选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地理校本课程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三)建立普通高中地理选课指导制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在进行选课指导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特点,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发展意向等;(2)学生的学习背景,如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等;(3)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如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及人生规划等;(4)社会背景,如招生、就业、人才需求等;(5)学校实际,如学校师资的状态与水平、设备、场地、地域特点等。
(四)建设校际共享的地理课程资源保障体系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对现有的文本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清理,及时添置与新课程相匹配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及教学软件等,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配置地理专用教室,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并邀请有关人士来校演讲和座谈。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3、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学习地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