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
?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的科研素质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教师的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指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研究的内涵、实施校本教研的意义等的理解和看法;科研知识,指教师从事研究时所需要的知识准备,包括教育学、学科、科研方法、整理科研成果的能力;科研能力,指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教学实践、从事校本教研的能力。我国整体上教师的素质水平是不均衡的,这是客观必然的。从总体上说,教师的科研素质还是比较低下的,需要通过改革教师教育及开展各式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 (一)改革教师教育
?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提高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是根据中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进行对口培养的。我国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培养规格单一,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培养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着师范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及校本教学研究的进行。
? 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的狭隘性、片面性制约了教师教育整体的发展,也制约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教师教育成为一种整合的、系统的专业性教师培养实践活动,为了培养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所需要的专业型教师,应该将教师教育模式由目前封闭型改变为开放型模式。首先,要树立教师教育的新理念,确立终身的、立体的教师教育大观念,打破现在封闭定向模式,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其次,要打通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中职前教育系统与在职教育系统之间的壁垒,使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
? 课程设置集中体现了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改革教师教育的核心。教师教育的通识学科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广博性,注重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贴近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在职前教育阶段,也要注重科研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多深入教学实践,在了解实践问题的基础上作相关的研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打基础,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
? (二)重视在职教育
? 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施者可以是院校,也可以是特定的地区,还可以是学校。这里先着重理解院校培训。
? 院校培训是以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综合性大学等非师范性高等学校为主体,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研究能力的在职教育方式。院校培训一般来说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提供学科前沿性的知识信息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高校教师的帮助下,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但院校培训很容易重复职前教育的内容,导致培训质量下降。另外,由于院校培训的时间短,许多问题不能得到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再加上落后地区在职教育投入不足,院校培训容易流于形式。
? (三)履行校本培训
? “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 service training),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这一界定剖析了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校本培训的主体——“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目标——“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以及校本培训的场所——“校内”。
?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为出发点的,贴近学校实际,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是培训的主要场所,覆盖面广,便于实施全员培训;以满足教师个体需求为目标,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教师学习的需要,形成教师在职教育的积极动力;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职教育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激励等功能。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针对性强,灵活性大,培训方式多元化,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
? 校本培训灵活性大,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关键在于是否和特定的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参与培训的教师的素质相吻合。校本培训的方法灵活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需要根据每次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校本培训的方法具体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观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