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专题一 如何认识高中地理新课程(3)

时间:2012-03-18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1.必修和选修课的设置

  高中地理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又分为三部分: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和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课又七门课:从选修一到选修七,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在高中的哪个年级开始地理课,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甚至没有规定必修一定要在选修之前开。但一般根据延续下来的安排,都会在高一开必修课,然后再开选修课。

  2.模块划分

  在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中,上述的每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称为一个“模块”。模块的学时是36学时,上课的周数是10周,其中9周上课,1周考试。

  模块教学的意义: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为相对独 立的两段,每段10周。

  但在实验中,地理课程一般还是按照以前的上法,一个模块上满一学期,三个必修模块上一年半,高二的下学期开两门选修课。

  3.必修的内容更加完整

  从高中地理必修课的内容来看,原有的必修课只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新课程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必修课,使得高中地理必修部分涵盖了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在面上有了拓展,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更有利。

  4.提出“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置,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能力培养目标的处理。新的课程标准没有单独列出能力的维度,这是有些教师有疑问的地方。但如果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就会注意到不仅在课程总目标的前言中有“地理学习能力”等培养的内容,而且在三维具体目标中也都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就是一种能力培养的目标。“过程与方法”中规定的“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表达自己学习的体、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也都是能力培养目标,且“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以前历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没有设置的。

  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这两本书都从操作层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新课程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讲究学习方法、进而培养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理解。一般来说,将“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比较容易理解,且“方法”一词曾在以前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目标(目的)中出现过(1923年版和2000年版)。但“过程”一词从未作为目标提出过,所以这个目标维度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讨论,“过程”也成为整个地理课程改革中十分敏感的词汇。

  5.必修内容选择的新视角

  内容选择的新视角主要体现在必修一和必修三中。必修一的变化最明显。

  必修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新课程

  本模块的教学课时只有32课时,所以,必须用全新的思路来选择本模块的学习内容。

  第一,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本模块知识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因为,这样既可以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又可以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学习,而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没有对生物、土壤要素作学习要求。对于某自然地理要素,所选择的内容也很不系统。例如,关于地质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关于大气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即使选择的内容,对其要求也简单明确。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其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洋流,只要求其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模块因循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将人地关系作为内容设计的主线。例如,天文部分侧重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环境部分关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及其地理意义;单列一部分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四个方面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作为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本模块需要为其他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因此,本模块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以上摘自课标解读)

  必修三的新视角则是以区域知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具体区域则作为案例,这是必修三选取内容时的重要出发点。

  必修三的内容结构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新课程

图 “地理3”模块的内容结构

  6.倡导探究学习和案例教学(时代性)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中也提到“探究”,但没有像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这样专门作为一条。这是因为高中学生年龄大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强,而且高中地理课程要学习一些较深层次的地理原理性知识,更需要学生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是在必修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但在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都含有案例教学的内容。例如必修一中的“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案例教学的要求,但这种规定本身就是通过案例掌握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7.高中地理教材的多样化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主编是课程标准组组长、中科院研究员樊杰

  韦志榕介绍:

  教材的特点

  把握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利于教学平稳过渡

  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突出自主学习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高中地理新课程

  湘教版: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湖南师大教授朱翔

  中图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主编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北师大教授王民

  教材主要特色

  1.贯穿探究性学习的观念和方法,设计双系列的体系结构和呈现方式

高中地理新课程

  2.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强调地理素质,突出“新”、“活”、“用”。

  3.方便教师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鲁教版: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是南京师大副校长、地理科学家王建,执行主编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南师大教授仇奔波。

  湘教版:湖南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社出版,主编是湖南师大朱翔教授:

  介绍教材:

  8.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时代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五对地理学习评价的内容进行了完整表述,而且在实施建议中,辟专节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了具体建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多元评价目标、评价主体;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较以往学习评价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会使教师在实践中感觉到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

  简单地说,过程性评价就是将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记录和保存下来,分阶段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教师用评价的结果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指导,其目的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还一个相关的概念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的评价。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价。就学生的评价而言,从教育的内涵看,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都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过程。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方式的集合,是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
  • 上一篇:专题二 如何把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
  • 下一篇:高中地理-引言篇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