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东北区-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2)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经济地理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区的影响“近水楼台”,后来居上。日俄战争(1904~1905年)后,形成日、俄势力以长春为界的对峙局面。以后,日本利用帝俄正处在革命前夜,无力东顾的时机,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为基础,积极经营南部的铁路与矿山,加紧开采抚顺、本溪和鞍山的煤矿与铁矿,并建立新型的炼铁高炉。后来日本从原苏联手中获得中东路全部经营权,东北区大量农产品和矿产品,从大连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然后再从日本运入工业产品,这使东北区的经济日益依附于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几乎垄断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并以东北作为侵略全中国和亚洲大陆的跳板和军火生产基地。为此,在东北也出现了一些依赖性很强的重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内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产品多以原料或半成品为主,其实质是日本的附属加工厂。当时,东北轻工业的发展相当迟缓,仅有一些纺织(大连、金州为主)、榨油(铁路沿线各大城市)、面粉(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城市)、制糖(阿城、范家屯)、卷烟(沈阳、长春、哈尔滨)、造纸和纸浆(吉林、营口)、人造丝木浆(石岘、开山屯)等以农业原料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它们都分布在原料产地,而且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依附性同样很大。

  日本控制东北以后,又新修铁路4 000多公里,形成了有利其控制全区并易与日本联系的铁路网。大连港通过铁路可控制东北全区。另外,丹东、集安、图们等地都有铁路经过朝鲜可与日本联系。

  日本对东北经营的重点在南部,重要的采矿、冶金以及机械和军事工业,都分布在沈阳及其以南地区,而北部则主要是采煤、森林采伐和少数有色金属矿的开采。农业生产水平和铁路网的密度也都是南部高于北部,形成比较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和北部对南部的附属地位。

  日本的侵占,使东北区割断了与祖国大陆正常的经济联系,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典型的深度殖民地化依附性极强的经济地域。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东北区域的国际国内地缘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内,结束了与祖国大陆隔绝的状态,回到统一的中国;在国际,结束了对日本的殖民地依附关系,开始了由原苏联援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新阶段。

  “一五”、“二五”时期,由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54项分布在东北。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核心,在全国统一计划的部署下,基本上完成了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对东北各地的原有工业,如抚顺、阜新和鹤岗的煤炭工业,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吉林的电力工业,也都得到了改造与扩建。在农业方面,粮食基地与工业原料基地也不断扩大,北大荒出现了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营农场群。甜菜基地和亚麻、烟草的种植都有扩大。商品粮、大豆、苹果、柞蚕、甜菜等农产品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开发农、林、牧、渔资源的基础上,相应地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造纸、水产加工等轻工业部门,初步改变了过去轻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东北区的经济结构、工业结构、产业布局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作用大大加强,区内和区际的经济联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北部出现了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新的工业中心。铁路网更加完善,林区和矿区修筑了许多新线。原来殖民性质的经济特征已经消除。东北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华东区,重工业产值高于华东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三五”和“四五”时期,大庆油田的开发,曾引起东北区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能源工业、化学工业、炼油工业、轻纺工业、货运和出口贸易的发展,但由于此时国家建设投资重点的转移,再加上国际关系封闭加深,发展速度减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受国有经济比重大、国营大型基础工业企业多、大型笨重设备多等制约,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难度都较大,出现了老工业基地发展滞后的“东北现象”。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下,将为全面利用东北区所有国际和邻国之间资源、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的互利互补关系,发展互利贸易与合作开发,充分利用海洋口岸和陆地口岸,加强与邻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东北区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东北区正在新的国内环境和国际地缘环境下,进入区域发展新阶段。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工业人口资源全国民族环境区域发展东北基地
  • 上一篇: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 下一篇:东北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