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有利,改革开放又为本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表明了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地位。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还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进一步表明了上海、长江三角洲和沿长江地区的重要联系和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进入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继珠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区域,按各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递增计算,这里多数年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4~6个百分点。
从跨世纪的持续发展观点分析,长江三角洲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紧缺,建设用地侵占农田的矛盾十分尖锐。长江三角洲人均耕地面积仅0.045公顷,在建设用地不足而需要扩大时,总是以牺牲农田为代价。由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在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下降时,农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二是区域环境的质量下降,包括水利环境、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水质污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质量型缺水、大气酸雨、固体污染物堆积等一系列问题,都涉及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三是能源和原材料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又带来运输的巨大压力。四是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空间布局与时间序列不合理,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分别研究措施,从战略上进行考虑,又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
除上述问题外,长江三角洲还面临着来自海内外的竞争,国内主要是面对环渤海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海外除了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资金、市场、技术对我国形成竞争优势外,在亚洲日本和“四小龙”及其之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占据更有利的海上要冲,构成中国的外环,这些国家和地区既是经济合作的近邻,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