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中部丘陵山区的热带雨林,不仅是海南的天然“绿色水库”,还是提供物种的生物基因库,是海南岛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屏障,发挥生态作用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应下大力气恢复已被破坏的自然林,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使其成为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中坚。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将山区林场从以森林工业为主的经营方式,转为以营林、护林为主,切实保护现存约20万公顷的原生林。通过保护和培育相结合,封山育林,尽快恢复次生林,扩大天然林面积。
2)增加和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力争达到占全岛陆地面积的5%~7%以上。同时,搞好热带雨林的野生动物保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完善。
3)制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在通过多途径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下,禁止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对于目前存在的利用不合理的山地应退耕还林。
4)增加营林投入。海南省政府计划投入资金,加强营林和保护热带雨林工作,并允许山区市县建立淡水经营产业,向河流中下游地区回收淡水水源费和生态环境建设费,作为建设和保护中部山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经费来源。
(2)丘陵台地生态效益建设。丘陵台地区是海南岛橡胶人工林的基地,其间的盆地、谷地、平原是粮食、甘蔗、花生、畜牧业的主产区。在海南未来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其生产地位不但不会变弱,还会不断增强。但目前存在经营单一、作物分散的状况,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应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作必要的调整,使这一环带建成为海南岛陆域生态系统的第二道屏障。
1)发展生态型农业。丘陵台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除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丘陵台地林地保护外,更重要和更有效的途径是充分利用长夏无冬、全年均可种植作物的热带农业气候资源,推广多种形式的轮作、间作、套作耕作制度,逐步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生态型农业,从而改变农田作物单一、复种指数低、产量不高、效益低下的状况。
2)建设多层结构的热带作物园。丘陵台地是热带作物最集中的种植区域,特别是橡胶园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以上。经过多年的科学试验表明,采用林(橡胶林)、灌(茶树、水果)、草(南药、牧草)结合改造橡胶园的方案是可行的。这样可使橡胶园形成多层植被结构,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度,既可减少水肥流失,又可增加橡胶园经营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益。还起到巩固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作用,并能组成良好的生态-经济协调体系。
3)改造单一林种的人工林地。丘陵台地原为海南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为开垦,现热带雨林已不复存在。目前,人工重新种植的林木,多数为桉树类或木麻黄林,其保水保土能力低下,生态效益差。为了改善丘陵台地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和热带作物基地,应通过人工改造,增加生态效应较好的阔叶林面积。同时加快荒地的绿化,建设人工牧草地和林草结合的林地,为牧业发展提供条件。
(3)海岸带和海洋的环境保护和建设。由于海南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尚低,海岸带和海域的环境仍较为良好。但人为破坏环境则问题突出,如乱采乱炸近岸的珊瑚礁环,使海岸迅速崩塌后退;乱挖乱采滨海钛砂矿,使滨海沙堤的沙被海风吹移至内陆数百米至数公里;海湾红树林,除建立了保护区的以外,几乎全被围垦或砍伐,严重威胁到海洋水产资源的繁衍。随着港口、港湾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海岸带和近海的环境、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l)加强珊瑚礁保护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灾害是威胁海南岛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一是,严格禁止开采近海珊瑚礁环,使其真正成为阻挡海浪侵蚀海岸的一道防线;二是,保护现存红树林,并采取人工种植和保护措施,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三是,建设环岛防护林带,在适宜种植椰子的岸段,大力发展椰林,其余岸段种植木麻黄林,与保护临海低丘台地和小海岛的林木组成防台风的第二道防线;四是绿化滨海沙荒地和钛砂矿开采后的沙地,以防风固沙,减少沙害。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