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种植业得以较迅速的发展,除去政府对国内市
场的保护措施和财政支持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 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由于积极利用本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科学技术,英国种植业生产的机械
化、电气化、化学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并开始从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
或知识密集型转变。
目前主要作物如谷类、马铃薯、甜菜、牧草等的耕种,田间管理、加工、
贮藏、运输都已实现全盘机械化,许多农场还有谷物和饲料烘干设备,并有
种子、农药、化肥等专用仓库。一些园艺农场还设有速冻、制罐等设施。在
电气化方面,到1973 年农业用电即达39 亿度,平均每公顷耕地用电36 度,
到1976 年农业电气化水平已达到90%。除广泛施用化肥、农药外,还把农
业化学化推广到其他方面,如通过激素的应用来控制果树生产,研制成用来
保存青贮饲料的多种有机酸等等。近年来,遥感技术和电子技术也逐步应用。
例如利用电子设备选种、育种,既可提高工作速度,又可促进种子发芽、刺
激生长、提高产量。在用X 射线育种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用X 射线使小麦人工诱变,对提高小麦品质、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等效果显著。
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针对降水量大、低湿地多的特点,英国历来重视农田排水工作,保证农
业高产稳产。根据英国政府于30 年代制定、后经年修订的“土地排水法”,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34 个河流局和305 个内陆排水局;每个河流局负责一
条主要河流,包括维修和改善河道、构筑海堤和设立抽水站,以保护城市和
农田免遭洪水威胁;内陆排水局则负责把管辖地区内低洼农田的积水排泄出
去。1974 年英国又将原先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河流局改组为10 个地区局。以
后又投资 5 000 万英镑在芬地修建一个大型排水工程,改善低洼地40 万公
顷,保证了这一富饶农业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苏格兰,政府提供部分开支,
农田排水则由农民自行负责。在北爱尔兰,则由农业部统一管理排水事宜。
英国现代灌溉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 年通过了“水利法”并设立水
利委员会,1955 年又改组为中央水利咨询委员会。它负责对需要灌溉的面积
和需水量进行估计,对于农业用水成本提出建议。英国虽然降水充沛,但在
其东南部主要种植区内,夏季的蒸发量超过降水量,一些作物在此时期仍需
人工补充水分,估计其面积约为60 万公顷。英国没有大型灌溉工程,主要采
用喷灌和滴灌。1983 年灌溉面积15 万公顷,主要灌溉果园、菜地和甜菜、
马铃薯等作物。据1975 年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调查,这几种作物占当年喷灌
面积的2/3以上。滴溉主要用于温室栽培的灌溉和施肥,目前在果园和
一些经济作物种植地上也正在试验、推广。
3.重视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
英国作物品种工作比较先进。国家和各专业公司都设有专业的良种繁育
和推广机构,重视品种资源的征集,进行良种培育。英国气候温和湿润,病
虫害的传播率较高,因此要求培育抗病品种。60 年代以来,育成了产量和蛋
白质含量都较高、抗病能力较强的“马里斯·威得若”品种。经过杂交又育
成“马里斯·任杰”、“马里斯·尼姆罗德”、“马里斯·汉茨曼”等品种。
它们对于促进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园艺作物中,东茂林
果树研究所培育的矮化砧木,以及苹果、梨、李、樱桃等果树苗木,不仅满
足国内需要,还远销许多国家。这些矮化砧木能使树冠紧凑、结果早、品质
好、产量高,便于采收,适合密植和机械化管理。
英国还建有若干座品种资源库,以长期贮藏大量品种资源。在-1℃、-10
℃和-15℃的低温条件下,各类作物品种可贮藏10~50 年。附属于国家农作
物研究所的国家种子实验站,设有发芽实验室和人工气候室。实验室采用电
子显微镜作为检验手段,可以准确迅速地检验出种子的成活率和损伤情况。
目前品种资源的分类、分级精选、干燥处理、种子检验、贮藏,都已达到机
械化、标准化和自动化。英国的作物育种工作在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产品品
质和满足生产需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 重视培养地力和植物保护
英国土壤的自然肥力不高,长期以来实行草田轮作对恢复和提高土壤的
生产性能起了良好的作用。随着栽培牧草的减少,增加施用化肥量和发展复
合肥料、浓缩肥料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近年来,日益注意有机
肥源的应用,开始把一向听任从下水道冲走的猪禽粪肥收集起来沤制成廐
肥,还注意秸杆还田以改良贫瘠土壤。
英国的植物检疫、病虫害和草害防治,以及新农药的研制工作卓有成效。
各类作物的主要产区都设有检疫机构,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在防治虫害
中,注意对自然天敌的保护。例如,正在推广使用的辟蚜雾,对各类蚜虫都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蚜虫的天敌——瓢虫、草蛉却不致引起伤害,可使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很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