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度主要畜牧业部门的地理分布
(一)养牛业
牛和水牛是印度数量最多的一类牲畜,其总数已从独立初期的1.7 亿头,发展到1985 年的2.47 亿头,主要分布于北方邦、中央邦、安得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和旁遮普邦等地。各邦牧养的牛和水牛的数量比例不同,如北方邦以水牛为主,拥有全国水牛总数的22%,居各邦之首,牛的数量只占全国的14.5%;中央邦的水牛和牛各占全国的14.5%和10%;安得拉邦以饲养水牛为主,水牛数居全国第二位;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牛数居全国第三;拉贾斯坦邦牛和水牛数各为全国的7.6%;而旁遮普则拥有全国8.5%的水牛和3.7%的牛,且以公牛为多。北方邦、安得拉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水牛所占比例较大,而比哈尔、西孟加拉、泰米尔纳德及其他各邦牛的比例则更大。各邦之间牛的数量差异是由于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放牧设施以及饲料种植面积大小等因素造成的。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养牛最多的邦之一,它位于降水中等的区域内,永久性草地约占全邦土地面积的5%,种植业以种植杂粮为主,大量的农副产品可以补充牲畜的饲料,同时又有林间的高大禾草作为割草地,可获得较高的青草产量。为了迅速发展养牛业,该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干草加工站,进行青草加工或贮存饲草,种植豆科牧草以增加牧草的产量;另一方面,建立饲养牛的农场,建立冻精站、人工授精中心等,以提高牛的质量。到1978 年,该邦已有牛和水牛约2000 万头。
但是,由于各地土地的改良、灌溉设施的增加,种植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使可以用于放牧的场地越来越小,而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的面积没有相应增加,因而饲料总量相对减少,使原来不很充足的牲畜食料更为匮乏。据研究,在印度年均500 毫米以下降雨区,标准载畜量为每头牛需要1.5~2 公顷牧地,而实际上作为西部主要畜牧区的拉贾斯坦邦,每头牛只有1.1 公顷土地可以放牧利用。牛质量差的另一原因是育种的公牛数量不足,1 头健康状况一般的公牛,每年可与60 头母牛交配,但印度1951 年每头育种公牛交配的母牛数为77 头,至1961 年增至119 头。水牛的配种情况稍好些,同期的每年育种公水牛交配的母牛数为70 头和59 头。
目前,全国共有牛和水牛品种40 多个,一部分为以高产牛奶而闻名的乳用牛;另一部分为具有较大力气的役用牛,另有1/3 左右为乳—役兼用牛。最优良的品种有:
(1)信德种
原产于信德(巴基斯坦),现在它的纯种牧群分布于印度,特别在西海岸的卡提阿瓦半岛地区较多。这是一种乳用品种,体型中等,毛色深红,公牛体重为500 公斤,可作役用;母牛为350 公斤,母牛泌乳期可达280~350天,每头乳牛产奶量约2800~3850 公斤。此种牛适应性较强,耐粗饲。
(2)萨西瓦尔种
为深棕色黄牛,偶见有白花斑点,角短。原产于旁遮普地区的中部(包括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部分),现在在卡纳塔克、北方邦和中央邦都有饲养。主要供乳用,泌乳期平均为300 天左右,产奶量一般为1600 公斤,高产的可达4500 公斤,阉牛可供役用。
(3)哈里亚纳种
原产于罗塔克、希萨尔、古尔冈、卡纳尔等县和德里区,现在也有部分纯种分布于金德、纳巴、巴蒂阿拉、斋普尔、佐德浦尔、洛哈鲁、阿尔瓦尔、珀勒德布尔等地。这是一种乳、役兼用黄牛,毛色呈白色或深灰色,体高、体重与信德种相仿,母牛泌乳期230 天左右,产奶1000~1900 公斤,最高可达4000 公斤,阉牛可以用来耕地和拉车。
(4)穆拉种
为乳、役兼用的水牛。毛色大多全黑,少数为棕色,头颈部、四肢及尾部间或杂有白色,角弯曲,公水牛体重可达600 公斤,母水牛稍小,但也有500 公斤左右。该品种的母牛是优良的乳用品种,泌乳量在1500~2000 公斤左右,高的可达3000 公斤,乳脂率6~8%,阉牛役用性能很好。主要分布于旁遮普南部、德里和北方邦北部,其他邦也有饲养。
(5)塔尔帕卡尔种
最初产于信德东南部干燥的半荒漠地带,现已在印度获得大量的繁殖。分布范围除拉贾斯坦的马尔瓦高原地区以外,还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东北部延伸。这是一种乳、役兼用的黄牛,毛色以灰白为主,产奶1500~2000 公斤,最多可达4500 公斤,耐粗饲,抗病力强。
(6)坎加亚姆种
其名称来自科因巴托尔县的坎加亚姆。这是一种以役用为主的黄牛,灰白色,公牛体高162 厘米,体重520 公斤;母牛身高144 厘米,体重340 公斤。母牛产奶量约1300 公斤,耐粗饲,公牛使役年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