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部农业区
本区位于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包括比哈尔、西孟加拉、奥里萨、阿萨姆、梅加拉亚、那加兰和曼尼普尔、特里普拉、米佐拉姆等邦,面积5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全区有耕地约2400 多万公顷(未包括休闲地,下同),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人口1.76 亿。
(一)发展农业的条件
(一)发展农业的条件
该区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丘陵及山地,但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因此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大多在150 米以下,东北部台地丘陵地带的海拔高度也多在800 米左右,其间分布有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深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最冷的1 月除个别海拔较高的山地以外,各地月均温都在16~20℃之间;全年均为无霜期;年降水量多在1000 毫米以上,东北丘陵区可达1500毫米,最高达4000 毫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它们的支流构成了稠密的水网,水量充足,便于灌溉,但每当雨季也易造成洪涝灾害。本区土壤主要为冲积土、红黄壤及部分砖红壤,除后者外,尚称肥沃,特别是冲积土,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生长,东北部丘陵地带分布有茂密的森林。
图22 印度农业区划
一、东部农业区:1—1,恒河中游平原水稻、小麦、豆类区。1—2,恒河下游平原和西孟加拉三角洲水稻、黄麻区。1—3,布拉与普特拉谷地水稻、
茶叶、黄麻区。1—4,东北部丘陵水稻、茶叶、林业和山地粗放农业区。1—5,半岛东北高地水稻、林业区。
二、西北部农牧业区:2—1,喜马拉雅杂粮、水果、畜牧业区。2—2,旁遮普和哈里亚纳平原小麦、豆类、饲料作物灌溉农业区。2—3,恒河上游平原小麦、甘蔗等多种作物区。2—4,拉贾斯坦平原养羊业及杂粮、豆类牧农业区。2—5,阿拉瓦利和中央温德亚豆类、杂粮、小麦等多种作物区。
三、半岛高原农牧业区:3—1,古吉拉特平原花生、棉花、杂粮及畜牧业区。3—2,马哈拉施特拉高粱、棉花、花生农牧渔业区。3—3,卡纳塔克杂粮、豆类、棉花农作物区。
本区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区1.7 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约300 人,其中西孟加拉邦密度为最高,达每平方公里614 人;比哈尔邦次之,为400 人。众多的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约有70%的人居住于农村,充足的劳动力为农业集约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本区人均耕地少而比较分散,每一农户平均占有耕地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0%,这种情况不利于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在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中,小农和极小农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0%,经营分散,且由于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因而水稻就成为该区播种面积最大的作物。如布拉马普特拉谷地、恒河下游平原以及默哈讷迪河沿岸,水稻播种面积占该地区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首先表现在该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许多农业操作靠人力进行,而犁地等则多使用阉牛。其次,灌溉和排洪设施较差,多数农田依靠天然雨水,灌溉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阿萨姆邦为16.6%,奥里萨邦为19.6%,只有比哈尔邦稍高(占32.6%)。此外,化肥施用量少,仅在茶叶种植园较重视化肥的施用。全国目前平均化肥施用量为每公顷45 公斤,而阿萨姆邦只有5.3 公斤,主要施于秋季稻和黄麻,奥里萨邦为13.1 公斤,比哈尔邦26.6 公斤,唯有西孟加拉邦较高,每公顷可达45.2 公斤,但主要也是施用于次要的作物夏季稻、马铃薯和小麦。在一些落后的部落地区,还存在着原始的迁徙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从不施用肥料,既破坏了森林,又影响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3.农产品产量低。由于生产技术落后,高产品种面积又小,所以主要作物的总产和单产水平都很低。1983—1984 年度,本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42%,但产量却只占35%。从单位面积产量看,全国1983—1984 年度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185 公斤,本区除西孟加拉邦达到这一水平外,其余几个邦水稻单产都低于全国水平,如比哈尔邦为1524 公斤,奥里萨邦为1752 公斤,阿萨姆邦为1640 公斤。全区粮食不能自给。作为本区主要经济作物的黄麻单产也很低,一般每公顷产量为1250 公斤,只及中国的1/4。经济作物中,只有茶叶的产量较高,如阿萨姆邦和西孟加拉邦的茶树种植面积占全国茶树总面积的76%,而产量却占全国总产77%以上,单位面积产量也从70 年代中期的每公顷1393 公斤,增加到80 年代初的1537 公斤。
(三)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1.三角洲地区地势过于低洼,加之西南季风期降水过于集中,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为此应建设多项水利工程设施,全面综合治理水患。如在各河上游山地修建调节水库拦蓄洪水;平原地区全面疏浚和整治河网,加固堤岸,提高排涝能力;地势低洼地区筑堤围田,修建圩田等。
2.农业技术落后导致作物产量不高,特别是单产水平低。今后应充分利用本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广各种作物的高产品种,特别是粮食作物的高产品种;提高施肥水平等;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是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这不仅能满足本区的粮食需求,对全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