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为加工型的区域,船舶、动力机械、精密仪器、化工产品和各种轻工业品等为本区的主要产品。原料、能源和粮食主要来自外区,大城市周围地域则具有郊区经济的性质;而北方区则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主要产业都是在当地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原油、煤炭、天然气、木材、纸张、水产品等产品则有区际意义。
圣彼得堡市位于涅瓦河口,为全俄第二大城市,人口503.5万(1990年)。加工工业发达,是全俄第二大机械工业中心,部门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以舰船、动力机械、精密仪器制造为主。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和最大海港,又是12条铁路的交汇点。也是全俄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摩尔曼斯克为北极圈内最大城市,海湾终年不冻,为北方渔船队基地,也是与欧美国家进行经济联系的新兴港口。
(3)伏尔加—顿河流域区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和北高加索区两个基本经济区,面积占全俄的5.2%,人口占22.5%,是全俄人口增长很快的地区。
本区地处伏尔加河中下游和顿河下游流域,横跨森林草原、草原和半荒漠三个自然带,又处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与中亚联系的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中央区、乌拉尔和乌克兰三大钢铁与工业基地之间,自身又拥有伏尔加—乌拉尔油田和顿巴斯东部煤田以及广阔的农业地带,又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对本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地区是全俄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农牧业基地,也是新兴的加工工业区,机械工业和化工工业都比较发达。原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各占全俄1/3以上,粮食产量占1/4以上,汽车占2/5以上,拖拉机、电力机车、农业机械及化工产品等生产,在全俄也占重要地位。
交通运输业对本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伏尔加河与顿河是沟通本区南北联系的大动脉,伏尔加河的货运量占全俄内河货运量的1/2以上。以喀山、萨马拉、伏尔加格勒等为枢纽的东西向铁路,将俄罗斯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以及与中亚各国联系起来。黑海与里海也是本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区内缺少煤、铁资源,需要从乌拉尔、乌克兰等地调入,干旱对本区南部和中部地域农业生产有较大威胁,修筑水利工程与扩大灌溉面积是发展本区农业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伏尔加格勒(人口超百万)是俄欧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又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机械制造(拖拉机、舶船)、石油工业设备、冶金、电力与木材加工中心。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开通及伏尔加水电站的建成,增强了它的重要经济地位。
罗斯托夫位于顿河下游右岸,是俄罗斯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人口超百万,是全俄重要的农机制造中心,以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而闻名。
(4)乌拉尔区是俄罗斯的重工业区,在全俄占有重要地位。面积占全俄的4.9%,人口占13.8%。
乌拉尔地处俄罗斯欧洲与亚洲两大部分的交界地带,是东西联系的桥梁与枢纽。乌拉尔山脉所蕴藏的多种自然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俄国最早的炼铁业就是利用这里丰富的铁矿资源、森林资源和水利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后,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的建立和卫国战争期间作为后方基地的职能,都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乌拉尔是全俄第一大钢铁工业基地与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和仅次于中央区和西北区的第三大加工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基地。乌拉尔为全俄提供了1/2左右的生铁、钢、钢材、原铜、镁、冶金设备、机车车辆和纯碱等,机械工业产品、化肥、烧碱与硫酸等也占相当比重。木材外运量仅次于北部区和东西伯利亚居于全俄第三位,纸张生产次于北部区居第二位。地处伏尔加—乌拉尔油田边缘,年产原油3000万吨左右。军工生产发达,有“俄罗斯重型武器库”之称。
本区森林覆盖率为42%,高出于全俄平均水平,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乌拉尔;农业则以粮食生产与肉用畜牧业为主,后者遍布全区,而粮食生产集中于南部地域。
由于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量与日剧增,素有“自然资源宝库”的乌拉尔其产量已远不敷需要,成为乌拉尔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铁矿石主要依靠中央黑土区的库尔斯克和哈萨克共和国的库斯塔奈区供应;焦煤主要从库兹巴斯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调入;部分电力也要由外区输入。地理
铁路运输是实现区外运输的主要手段,全区80%以上的货运量靠铁路,大约2/3的外运货物调往西方,而3/4的到货来自东部地区。运入本区的主要物资为煤炭、铁矿石和粮食;调出的主要是钢铁、木材和机械。经过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的两条铁路干线则是东西联系的大动脉。
叶卡捷琳堡(原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处乌拉尔山中段东麓,人口135万。是本区经济中心,又为俄罗斯欧亚两地区之间交通联系的要冲,是乌拉尔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港。该市工业以生产采矿、冶金与化工机械设备等重型机械为主。
车里雅宾斯克位于南乌拉尔,也是俄罗斯欧洲部分通往亚洲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乌拉尔第二大铁路枢纽。人口115万。是乌拉尔地区著名的工业城市,以冶金工业和重型机械为主要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