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一、建设防护林的紧迫性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由于开发历史悠久,长江流域自唐代以来,就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强大产业群体,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于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直接关系到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首先是人口压力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限制,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失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洪灾、旱灾,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局部小气候恶化等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及有远见卓识的人士早已指出,如果不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这并非危言耸听。所以,国家提出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首先在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量大的川、滇、黔、渝、鄂、赣、皖等省市开展大规模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以控制水土流失,初步建立起具有科学结构、合理布局,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被称为是“20世纪第五大生态工程”。[NextPage]
二、三峡工程的生态屏障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与三峡工程有着极其紧密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峡工程建设和枢纽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屏障和辅助作用。
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将使三峡库区成为绿色长廊,这对于增强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森林具有滞洪、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水量的巨大功能,可对三峡水库运行方案起到相当大的优化作用。
第三,长江上游大部分地区地貌复杂,河川纵横,切割剧烈,岩性松软,岩层破碎;加之处于强降水地带,暴雨多,强度大,因而土壤抗蚀能力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这些都将是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不可控因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兴建,能从根本上缓解泥沙对三峡工程的影响。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适应了这一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它又是一项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针对各个特定类型,制定不同防护目的的防护林体系,因而能有效地起到固土护坡、涵蓄水分以及保护山区农田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乃至从根本上缓解三峡工程建设中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成和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