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常绿木本群落。竹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只要求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稍为深厚肥沃,则从平原(平坝)到山地,除了过于干燥的沙漠地或重盐碱地、沼泽地外,都能生长繁殖,故分布颇为广泛。
竹林是由单优势种组成的群落(纯林),故外貌整齐。在分层结构上一般只有两层,乔木层由竹子组成,高约5~15米,林下灌木一般数量很少,多不能形成为一个植物层。草本层较为显著。天然的竹林多为混交林,乔木层中以竹子为主,而有其他常绿阔叶树种或针叶树种混生,人工栽培的竹林则多属纯林。根据竹林本身和生境特点,市境的竹林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温性竹林
温性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其生境特点具有气温比较低、湿润、云雾多、紫外线辐射较强,为山顶矮林或灌丛分布区,组成成分属温性竹类。常见的有箭竹、拐棍竹等竹类。南川金佛山的方竹则是温性竹林中一种特殊的竹类。
温性竹林是一种天然类型,群落结构较简单,一般竹秆较低矮,呈矮林状,秆径粗0.1~1厘米,壁厚而硬,常被利用来做笔杆和筷子。
(二)暖性竹林
暖性竹林为市境竹林中分布面积最广,竹子资源最丰富的类型。从平原(平坝)到山地均有分布,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常成片分布。暖性竹林的生境特点是喜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4~20℃,最冷月均温3~10℃,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土壤多为山地黄壤、紫色土或河流冲积土,土层较深厚肥沃,排水良好。
暖性竹林绝大部分是由于地带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逐渐由人工培育而成的人工林。结构单纯,灌木层不明显,上层林冠每混生有马尾松、杉、柏等常绿针叶林。
暖性竹林组成的种类主要有刚竹属(Phyllostachys)、慈竹属(Sinocalamus)等,其中以楠竹(P.pubescens)水竹(P.congesta)、白夹竹(P.nigravar.henois)、慈竹(S.affiuis)及硬头黄竹(B.rigida)等分布最为普遍。
竹类植物具有生长快、成林(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以楠竹为例,一般植后5~8年便可成林,每公顷年可产竹材约15~23吨,最高可达25吨。其他竹类成林时间更短,3~5年便能成林。因此,竹类是市境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更宜于作为四旁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