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明了耕—耙—耱的抗旱保墒耕作法,而东汉时期的龙骨水车也能反映出当时灌溉技术的进步。
总之,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而不断更新的。一方面生产技术更新是先进生产工具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比如,铁犁的完善和动力的增加要求地力常新,否则土壤退化的面积更大,速度更快,土地生产率将日趋下降,先进农具的优越性无从表现;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工具又使得农业技术的更新成为可能,比如,有了马拉的条播机、中耕机,才能在劳力短缺的欧洲实行的“四圃制”,扩大种植面积;又如,有了水利工程和水车灌溉工具,灌溉技术才得以发展;同样,铁犁犁壁的发明使用,才能把杂草埋在地下面作肥料,从而实施精耕细作。[NextPage]
三、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古代农业阶段是根据农业生产力的水平而划分的,在此阶段包括了奴隶制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封建制的生产经营方式等。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已发展到这样一种程度:人的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东西超过了单纯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获得了价值,从而使部落战争蜕变为掠夺战争,促进了奴隶制的产生。
在欧洲,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期间,希腊和罗马先后建立了奴隶国家,其典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奴隶制庄园。奴隶制庄园的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以及全部产品;庄园产品用于交换的很少,自然经济占统制地位。相对于原始氏族家庭而言,奴隶制庄园农业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因为战争中的俘虏不再被杀掉,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这就为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更多的剩余农产品。
奴隶制庄园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不断得到大量的廉价奴隶。但到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已经到了极限,奴隶来源枯竭;加上奴隶为了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又经常进行怠工、破坏,以至大批逃亡和爆发奴隶起义,这样,继续使用奴隶劳动已变得无利可图,奴隶制庄园经营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农业经济的滑坡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和政治混乱。为此,一些庄园主只得把地产分成小块,或者交给奴隶分别耕种,准许奴隶有自己的家室,并向他们征取部分收成;或者租给小佃户耕种,收取一定的租额。前者称为佃隶,后者称为佃农。佃隶和佃农都是介于自由农民和奴隶之间,有着一定的生产独立性的新的小生产者。一方面,他们被固着于土地,只许随土地的出售而转移;另一方面,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自由度,其劳动积极性要高于奴隶。佃隶和佃农的产生标志着奴隶制庄园经营方式的衰落和封建农业经营方式的萌芽。
公元5世纪以后,由于北方野蛮民族的入侵,导致罗马帝国灭亡。新征服者把战争中侵占的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封建制的领主经营方式由此产生。封建领主的经营特征是,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并向他提供极其繁重的地租和劳役;农民有了自己的经济,可以支配自己劳动的部分产品;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迫受封建领主的超经济压迫与剥削。领主制经营的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在领主庄园内设有手工作坊、铁匠、马掌匠、武器匠、首饰匠、皮革匠以及磨面、榨油、酿酒等作坊。
在中国,古代农业典型的经营方式是地主制经营。地主制经营的特征是土地买卖、实物地租和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四、对古代农业的简单分析
古代农业的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年,其基本特征是: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工具为操作工具;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在农业技术上主要依靠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农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而且进步很慢。
古代农业对农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对土地的用养结合,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维持。比较原始农业而言,这是人类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而对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来说,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古代农业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从能量循环的角度分析,它是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
可以把农业看作是一座能量循环转换的工厂,我们投入农业多少能量,那么农业就会相应地提供我们多少产品(农产品也是能量的一种形态)。而在古代农业中,能量的循环转换是封闭的,投入农业的能量仅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农业能够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数量也相对有限,于是产生了效益低、进步慢等缺陷。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只有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的办法,于是,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毁林开荒、毁牧开荒的情形,这就又引起了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尖锐矛盾。所以,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维持也必然是低水平的,只要社会对农业生产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古代农业就无法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古代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分工虽有发展,但力度有限,对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不大。农业与手工业之间的联系有所松动,但依然密切。其纽带就是彼此之间很少联系的、相对孤立的封建庄园和农户家庭。而“男耕女织”便是这种情形的具体描绘。在东方各国,由于以农户家庭为纽带的农业与手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封建经营方式的分散性、封闭性更为突出,所以它们古代农业所经历的时间比西方更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