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4)

时间:2010-01-29  归属:农业概论
总之,南欧诸国自然条件不理想,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也弱于西欧、北欧及中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但某些特色产品(如橄榄、橄榄油、葡萄酒)的生产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该农业区内的情况较为复杂,但仍可以归纳出几点共同的发展趋势。
首先,该区各国农业产值比例和农业劳动力比例都在不断下降。这个过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是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次,该区各国仍在争取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力求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
经营规模是生产力各要素的组合问题。生产力各要素配置合理,经济效益好,即是理想的经营规模。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区各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小农户,地块分散零碎,农户经营规模比美国、澳大利亚等要小得多。即使是经营规模较大的英国,80年代平均每个农户也只有68hm2土地,与该区农民所拥有的先进生产资料及技术的配置不相适应、不尽合理。所以,近年来,该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兼并土地,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以求获得更高的效益。
再次,该区各国的农业生产日益集约化,但由此产生的农产品过剩问题也日益严重。
近几十年来,该区农场主越来越多地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农作物的单产水平日益提高,而耕地面积却日趋减少。目前,该区的拖拉机台数已达到800万台,占世界总量的1/3强。其他农机的数量也直线上升,畜牧业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并向自动化发展。而耕地面积在近40年里减少了约900×104hm2。该区农业除重视机械技术之外,也很注重生物技术的进步。如丹麦的著名瘦肉型德瑞斯猪是在1896年育成的,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但品质不仅没有退化,反而在不断提高,原因就在于丹麦创建了育种核心群、繁育猪群和商品猪群三级繁育体系。
在农产品生产提高的同时,市场饱和、产品过剩、竞争加剧、价格下跌的问题又表现突出。因利益得不到保障,该区农民的不满和抗议时有表现。
最后,该区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工商一体化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组织在相互补充和制约中共同发展。
随着分工的深入,农业的各个环节纷纷独立出来,进而在紧密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农工商一体化组织。在现实中,对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垄断资本。垄断资本在合同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对农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分散的农民渐渐丧失了经济上的独立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自己在购买市场和销售市场上的地位,由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在迅速增加和扩大。而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也在促使农民联合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因为分散的农民个体经济有碍于一体化组织的管理与发展,所以,合作社又是一体化组织的一种补充。
根据对上述共同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分析,该农业区各国政府提出了促进农业生产、更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的对策:欧洲联盟延续了共同农业政策,在价格、税收、贷款方面保证本区农民利益;经济实力较强的欧洲国家协调力量共同支持南欧国家农业生产发展以实现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趋同;欧盟国家将继续致力于扩大农场规模,实现农场平均规模达到80~120hm2的目标;通过实行配额制度来限制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共同体对牛奶和谷物实行了配额,并规定禁止增加葡萄的种植,如产量超过配额,超额部分的收入的75%要上交共同体。该措施已产生了一定成效。
(八)东欧和西伯利亚农业区
该农业区包括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是指欧洲大陆的东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以及乌拉尔山以东的俄罗斯领土。该区总面积为1816.3×104km2,人口约为3.3亿。
1.该农业区的俄罗斯部分
国土总面积约为1700×104km2,平原和低地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山地和高原面积不足20%。俄罗斯16%的领土伸入北极圈内,属寒带气候;80%的领土属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98%,无霜期不足170天的地区占全部耕地的9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从西部的750mm向东向北递减至200mm以下,年降水量不到400mm的地区约占全部农业用地的40%左右。所以,就大部分地区而言,气候条件对农业不利。
该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农业中实现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28%。
近几十年来,俄罗斯农业生产在不断起伏中发展缓慢,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1993年的谷物产量甚至低于1913年,畜产品增长也不多,只有甜菜等经济作物增长稍快。
就农业生产结构分析,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基本上并重,两者的产值比例为45∶55。在种植业中,小麦是俄主要的谷物作物,其次是大麦和燕麦。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是谷物的主产区。经济作物中的甜菜发展迅速,而向日葵和马铃薯的发展停滞,蔬菜的生产更不乐观。在畜牧业中,虽养牛业和家禽业有所发展,但目前人均肉类产量不足60kg,约为美国的一半,肉类供应远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俄罗斯是奶牛最多的国家之一,奶和奶油产量居世界前列,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费1kg奶;鸡蛋产量也在增加,人均蛋产量为300个。
俄罗斯农业中主要的问题在于:
首先,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在地多人少的情况下,如要适时完成各种农活,每百公顷播种面积平均需要367.5kW的各种机械,而该国至今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5%左右。
其次,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极不稳定。例如,在全部粮田中,水浇地只有3%左右,绝大部分粮田仍是“靠天吃饭”。因此,该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低,多数农产品单产水平不高,丰收年份每公顷仅产粮1600~1800kg,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每头奶牛的挤奶量只有美国的40%。
再次,某些主要农产品的供应比较紧张。例如,肉类的供应量只能满足合理需要的70%,蔬菜为60%,水果为30%。为了解决供应问题,俄罗斯大量进口粮食以弥补本国饲料的不足,又要大量进口肉类,国家财政负担很重。
最后,在前苏联时代,俄罗斯在农业集体化问题上操之过急,措施失当;集体化后农业政策严重失误,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农业;用行政方法管理农业,统得过多,管得太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和国正在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对农业进行改革,但由于政治动荡,改革的具体措施陷于混乱,效果尚不明显。
2.该农业区的东欧部分
农用地面积7500×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左右。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5000×104hm2以上。绝大多数东欧国家耕地土质优良,森林覆盖率也较高,为30%左右。人均农用地0.55hm2。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东欧北临波罗的海、西南濒临亚得利亚海、东南紧依黑海。从南到北纬跨仅15°,各国的平均温差不大。但由于海洋季风及山脉高原的影响,使该地带的气候产生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出现了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季风气候和半海洋性气候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替过渡性气候等,对农业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各国的年平均降水量都在500mm以上,平原区的雨量少于山区,但集中于春夏两季,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东欧的河流分布均匀,为农业提供了灌溉之便。较大的河流有多瑙河、维斯瓦河、奥得河、瓦尔塔河、萨瓦河、蒂萨河、伏尔塔瓦河等。以平原为主的波兰,1hm2以上的湖泊有9300个之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除阿尔巴尼亚以外,其他各国均已下降到20%以下,这也是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结果。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除阿尔巴尼亚之外,也均已下降到不足4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绝大多数国家农业水平增长较快。从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间东欧农业的年递增率为3%,其中,以保加利亚增长速度最快,达到4.4%。1995年东欧人均谷物占有量已达到750kg,属世界中上水平。种植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以匈牙利为例,1990年人均占有的肉类数量为170kg,奶为270kg,蛋为416个;而保加利亚的情况是:肉类为96kg、奶为295kg、蛋为300个。
就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分析,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东欧已形成农牧并重、综合发展的趋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产值比例约为4.5∶5.5。
在种植业内部,以小麦和玉米的生产为主,辅之以大麦、黑麦和燕麦。小麦生产水平以原捷克斯洛伐克最高,达每公顷产量4.8t;其次是匈牙利,每公顷产量4.4t;阿尔巴尼亚最低,只有2.1t。玉米的生产水平,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都在每公顷5t以上。
东欧各国的经济作物各有特点,如保加利亚的玫瑰油、烟草,捷克的啤酒花,波兰的草莓、卷心菜、马铃薯,南斯拉夫的李子和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
在畜牧业内部,猪、牛、羊和家禽的饲养业是发展的主体,以保证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
东欧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首先,农业内部发展出现新的不协调。近几十年来,为了改变畜牧业落后的状况,有关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使畜牧业产值比重超过种植业,但同时就出现了忽视种植业的趋向,一些国家相继产生了缺乏畜牧业所需饲料的问题。所以,为解决饲料而进口的谷物数量在不断增加。
其次,农业劳动力外流和老化问题严重。
再次,农业技术力量短缺。
最后,国家对农产品实施补贴造成的财政负担很重。
90年代初,东欧国家政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后,各国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改造。由于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尚好,又得到了西方财团的巨额资金支持,改造的效果比俄罗斯明显。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农区类型划分世界大农区
  • 上一篇: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概况
  • 下一篇:人类对农业资源的利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