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科学认知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1-04-06  归属:地理大谋略

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一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诸方面的协调,重点在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是注重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从盲目开发和掠夺式经营到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三是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比如,针对我国的区域学习,要协调处理好的关系包括:东部与西部的关系,由此再分析沿海与内地的关系,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由此可再分析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关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关系,还可据此分析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代与子孙后代的关系,发展与环境和公平的关系等。
结合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内容,主要通过案例进行学习。学习领域包括“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开发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合理推进问题”等。这些领域涵盖了地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领域,涉及到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能源、矿产等各方面的内容。在阐述具体的地理因素时,应重视多种地理因素的综合,归纳到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带。在阐述区域的各种地理因素时,尤其要考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还要分析人地关系的转变和提升过程,以及导致这些转变的动力机制。
学习过程可概括为:个案阐述(情况分析、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对策措施)——人地关系分析(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变化趋势)——归纳总结(怎样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区域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在雨水中容易分解和被冲刷。在黄土高原的许多地区,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即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和水土流失量大。黄土高原几乎到处都有水土流失发生,每年每平方千米的水土侵蚀量,由数千吨到万吨以上,每年流失土壤达16亿吨。流水的侵蚀作用,使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古代黄土高原原有茂盛的森林和草原,后来由于掠夺性的开垦,对森林乱砍滥伐,对草原过度放牧,加之频繁的战争,使原始植被普遍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从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堆积于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治理滑坡和崩塌)、社会经济措施(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环境生态保护)等。
探究活动:(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2)上网查询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3)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再讨论其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4)说一说为什么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5)在此基础上阐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湿地——“地球之肾”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004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2005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多样性蕴含着财富,别失去它!”《湿地公约》秘书局对200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这样解释的:“湿地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共同构成物质和精神上支撑人类的自然财富。湿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与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曾给先人带来财富,这种财富要延续下去,同样有赖于我们这辈人的努力。”
    我国首批被列入的7块国际重要湿地包括: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湿地、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我国第二批被列入的14个国际重要湿地包括: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大连斑海豹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广东惠东港口海龟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2004年2月,我国又有9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云南大山包湿地、云南碧塔海湿地、云南纳帕海湿地、云南拉什海湿地、青海鄂陵湖湿地、青海扎凌湖湿地、西藏麦地卡湿地、西藏玛旁雍错湿地。
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目前,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为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中国湿地的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包括: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并控制洪水,保护堤岸和防风,清除并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小气候。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与旅游休闲,同时还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目前,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总面积343万公顷,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9.4%。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千百年来,广阔的湿地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区域科学认知区域
  • 上一篇:科学认识区域
  • 下一篇:科学认知区域-区域产业结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