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科学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因时因地而异;人类在与环境问题做斗争的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促进了各类学科对环境问题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第一次环境问题的高潮,环境问题的严重化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经过60年代的酝酿准备,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了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环境科学的特定研究对象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而研究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调节与控制,以及利用与改造的科学。由人类与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们称之为“人类-环境”系统,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环境科学也就是以这个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利用和改造的科学。
(二)环境科学的特点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如下的特点。
1.综合性
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形成的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学科。它涉及的学科面广,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交叉渗透的广泛基础,几乎涉及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它的研究范围也涉及到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经济、科技、军事等部门及文化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环境科学的形成过程、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非常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研究领域,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的新兴学科。
2.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共轭性,并呈正相关。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的反馈作用相互依赖、互为因果,构成一个共轭体。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强烈,环境的反馈作用也越显著。人类作用呈正效应时(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恢复和改善),环境的反馈作用也呈正效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反之,人类将受到环境的报复(负效应)。
人类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时,人不仅是观察者、研究者,而且也是“演员”。环境科学理论的确证或否证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因为人类社会存在于人类自身的主观决策过程中,一些环境科学专家对未来的预测如果实现了,无疑是对其理论的确证。如果未来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与预言的不一样,可以说是否证了该理论。但是,由于人类有决策作用,可能正是由于预言的作用才提醒人们及早做出决策,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出现所预言的不利于人类的环境问题(环境的不良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被否证的理论有时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是环境科学的又一重要特点。
3.学科形成的独特性
环境科学的建立主要是以从旧有经典学科中分化、重组、综合、创新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学科体系的形成不同于旧有的经典学科。在萌发阶段,是多种经典学科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应的环境问题,经分化、重组,形成了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等交叉的分支学科,经过综合形成了多个交叉的分支学科组成的环境科学。而后,以“人类-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为特定研究对象,进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创立人类生态学、理论环境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环境科学特有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