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则
我国在1995年10月30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提出,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国家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对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防治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同时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监督管理长期无法可依的状况,将使我国的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二、综合防治对策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制定出近期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并确定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应以“无害化”为主,以“无害化”向“资源化”过渡,“无害化”和“减量化”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比如: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理和解毒处理等。
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这一任务的实现,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例如,将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法处理后,体积可减小80%~90%,余烬则便于运输和处置。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口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固体废物的主要归宿。相对于自然资源来说,固体废物属于“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范畴,虽然它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但是通过回收、加工等途径可以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例如,具有高位发热量的煤矸石,可以通过燃烧回收热能或转换电能,也可以用来代土节煤生产内燃砖。
三、固体废物管理
(一)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的管理包括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最终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与管理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从国外的固体废物管理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科技的进步,管理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RCRA)(1984)和《全面环境责任承担赔偿和义务法》(CERCLA)(1986)是迄今世界各国比较全面的关于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前者强调设计和运行必须确保有害废物得到妥善管理,对于非有害废物的资源化也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后者强调处置有害废物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的《污染控制法》有专门的固体废物条款。日本的《废物处理和清扫法》规定了全体国民的义务和废物处理的主体(据宪法第25条),不仅企业有适当处理其产生的固体废物的义务,公民也有保持生活环境清洁的义务。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管理的法规。它对固体废物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责任者应负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的管理从此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今后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此法规来执行,结合我国多年来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实践,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做好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
纵观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未加控制的土地处理阶段;
(2)卫生填埋与简单的资源回收并存阶段;
(3)固体废物的综合管理阶段。
固体废物的综合管理模式见图8-4所示。
这一模式是许多发达国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促进资源回收、节约原材料和减少废物处理量,从而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即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三化”的目的。综合管理将成为今后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方向。
(二)固体废物管理的内容
由于固体废物本身往往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即在每一环节都将其当作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划定有害废物与非有害废物的种类和范围,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法规是固体废物管理的关键所在。下面按固体废物管理程序简略说明管理内容。
1.产生者
对于固体废物产生者,要求其按照有关规定,将所产生的废物分类,并用符合法定标准的容器包装,做好标记,登记记录,建立废物清单,待收集运输者运出。
2.容器
对不同的固体废物要求采用不同容器包装。为了防止暂存过程中产生污染,容器的质量、材质、形状应能满足所装废物的标准要求。
3.贮存
贮存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前的贮存过程实行严格控制。
4.收集运输
收集管理是指对各厂家的收集实行管理。运输管理是指收集过程中的运输和收集后运送到中间贮存处或处理处置厂(场)的过程所需实行的污染控制。
5.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管理包括农业、建材工业、回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对于废物污染的控制。
6.处理处置
处理处置管理包括有控堆放、卫生填埋、安全填埋、深地层处置、深海投弃、焚烧、生化解毒和物化解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