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肉、乳、蛋及其制品是人们的必需食物,随着世界居民消费构成 的变化,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和比重都呈普遍上升趋势。羊毛、禽毛、皮革、畜骨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牲畜在某些国家还是耕田、运输的重要动力。
畜牧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上升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可反映一国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目前世界总趋势:畜牧业在农产值和土地利用构成中的比重都有所提高,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或最大的农业部门。在发达国家表现较为明显。如美国原以种植业为主,现畜牧业已达55%。日本战前是“无畜国家”,只占农产值的0.5%,且以养马为主,1980年已占农业产值的30%,与水稻、果菜并列为三大农业部门。西欧各国畜牧业多超过1/2,德国占2/3,英国占60%以上。北欧以畜牧业为主,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丹麦、瑞典是欧洲肉、奶及其制品的供应基地。60—80年代,东欧国家也是如此,如前苏联从占52.9%增加到57.4%,原捷克从49.5%~56.9%,保加利亚32.7%~45.5%,匈牙利39.2%~49%,罗马尼亚34.7%~44%。中国从1952年占11.5%,增加到目前的1/4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乌拉圭等为传统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见世界农业部门结构)。
世界畜牧业的发展
世界草原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拥有31.51亿公顷草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1%,大于耕地面积的1.3倍。草原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是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高峰时期,现仍处于发展势头。1990年全世界拥有牲畜(牛、羊、猪)存栏总数近40亿头(只),比1950年增加了1.5倍,牛、羊、猪分别增加了1.03倍、2.07倍、2.03倍。而养马业由于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其存栏数有所下降,发达国家最为明显。近些年来,现代化养鸡业发展异常迅猛。70年代以来,年平均递增超过30%,已成为世界人们肉类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1990年世界肉类总生产量(胴体重量)为1.6亿多吨,比1960年增加一倍多,其中猪肉约占44%,牛肉占32%,羊肉占4%,禽肉占20%。其产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占60%和40%。美国(占世界的17%)、中国(占15%)、前苏联(12%)是世界肉类三大生产国,其次为巴西、法国、德国、墨西哥、日本和意大利等国,9国合占总产量的60%以上。
世界畜群结构类型
一般可分为6种类型:①养牛主导型。一般牛的头数占牲畜总存栏数的80%以上。以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为代表。印度是世界拥有牛头数最多的国家,但受宗教的影响,不屠宰牛。②养羊主导型。一般羊的只数占总牲畜拥有量的1/2以上,以澳大利亚、新西新、蒙古和土耳其等为代表。③养猪主导型。一般猪的头数超过牲畜总存栏数的60%以上,多者可达90%,以日本、丹麦、匈牙利和中国等为代表。④牛、羊并重型。一般牛占总存栏数的1/2,羊占40%以上,如埃及、智利、南非等为代表。⑤牛、猪并重型,各约占1/2,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⑥牛羊猪并重型,一般三者各占1/3,以意大利最为典型(各占1/3),还有英国和法国等。
世界畜牧业的主要部门
有以下四个:养牛业畜牧业最重要的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目前世界总存栏数为13亿头左右。比1950年增加1倍多。发展中国家占70%以上,以亚洲(占1/3)、拉丁美洲(占1/4)和欧洲(西欧7.5%,东欧12%)为多,其次为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印度、巴西、中国和前苏联都有1亿头以上。次为美国和阿根廷。6国约占世界的1/2。世界牛肉总产量为5100多万吨(1990年)。70%以上产于发达国家。以北美洲(占1/4)、东欧(占22%)和西欧(20%)最为集中,其次为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是世界牛肉主要输出国,主要输往美国、西欧和日本。现有奶牛2.2亿多头,占牛总存栏数的15.5%,年产鲜牛奶4.75亿多吨,比战后初期增加50%。鲜乳的80%产于发达国家。西欧、前苏联、东欧占60%以上,次为北美洲(占15.7%)、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只占1%。世界各地区、各国养牛业的生产水平与产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亚洲是世界牛存栏数最多的地区,而产肉量与产奶量都不足各自总产量的10%,说明生产水平较低,牛仍以役用为主,肉、乳居次要地位,特别是印度受宗教影响,奉为神牛,不屠宰,老、残牛多。近些年,中国、日本的乳、肉牛业发展迅速,印度的奶牛业也有起色。前苏联、东欧、西欧、北美洲、拉丁美洲各国奶、肉牛业发达,在世界占有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