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阳系
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高达6000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太阳,其实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从里到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水星最靠近太阳,我国古代称其为“辰星”。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水星的密度最大。可能有一个含铁丰富的致密内核,直径大约和月球相当。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水星有出人意料的微弱的磁场和辐射带。
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7%以上。强烈的“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485摄氏度,温差很小,基本上没有昼夜、季节和地区的差别。强烈的对流产生了频繁的闪电。在离金星表面30-88公里的空间,是一层浓密的硫酸雾。金星表面不存在任何液态水,没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金星上最高的山脉是麦克斯威尔山,有一条大裂缝穿过赤道地区,是太阳系天体上发现的最大裂缝。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岁,科学家预测,它的寿命约为90~100亿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
火星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到太阳的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5倍,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1.9倍,自转周期为1.025957天,与地球基本相同,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有24度的夹角,从而形成火星的四季变化。由于火星上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
木星在九大行星中有着突出的特点,质量大,体积大。木星虽然大,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木星也象土星一样有一条薄薄的光环。木星表面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位于赤道南侧最著名的大红斑。木星有16颗卫星,它们连同木星组成木星系。土星轨道距太阳142,940万千米,公转周期为10759.5天。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观测表明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旋转。土星也是一颗液态行星,它的液态表面中含有氢和氦。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它的体积位居第三,距太阳约29亿千米。天王星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的大气层中83%是氢,15%为氦,2%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上层大气层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天王星的自转很奇特,它几乎躺在轨道上一面在“地上”打滚,一面绕着太阳公转。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与公转方向恰恰相反。
海王星离太阳比较远,在夜空中直接用肉眼观测不到,它距太阳450,430万千米,公转周期60190天,自转周期为0.67125天,直径49,49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4倍。用望远镜观测海王星,可看到它是个浅绿色的圆球状天体,较高的反射率表明它有浓密的大气层。海王星有五道光环, 有的较完整,有的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