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人员:XXX
二、指导老师: XXX
三、明确意义、目的及步骤:
(一)提出课题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因此,学期之初,我们就定了本学期的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英语学习习惯对于英语成绩的影响。
四、研究成果综合报告
1、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深圳的高中学生已有小学六年的英语基础和三年的初中基础,按理说,升上高中后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比较有利的。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适应、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反映出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刚教书的第一年我所教的两班高一学生中,有一名从东北转来的学生,连26个字母也认不齐全,但参加补差训练仅用一个学期功夫,就赶上了班中等水平,而同期参加补差的学生中,有不少虽然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了好几年英语,但进步总是不明显。我认为,这里不仅有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力和方法有着关键性作用。在同等学习条件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教学目的,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动力)和学习习惯(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学校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一项研究表明,影响学习成绩的多种因素的比重为: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因素占5%,其它占5%,从这些比例来看,习惯和兴趣居决定性地位。教学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放学回家书包刚放下就做作业;也有的学生在“家长高压,老师重压”下,一天到晚只知对着书本和作业本,“只知三国,不只魏晋”,结果无论如何“勤”,成绩总是上不来,这一学年我所任课的两个高二的重点班的学生中,入学考试英语课成绩在60分以下的占80%,到高一第一学期末参加全区会考,虽然分数都有提高,但“剪刀差”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只提高几分,提高了10分以上的有3人,30分以上的有2人。我分析认为,学校环境,老师条件相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境况呢?这恐怕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来查找原因了,象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老师没有给予特别开“小灶”,家长也没有为其请家教,但成绩却上得很快,究其原因,学生本人“好学”、“会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老师的任务不但是授业,尤其是英语这一非母语语言教学,营造一个能够使学生既有兴趣,有动力的学习环境,又有正确学习方法,使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一方面,从内因的辩证关系出发,兴趣和习惯相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属于内因的范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从进入高中后,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不同点是从听说为主向听说写读并举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尽快使学生适应、跟上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兴趣和习惯是学好英语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