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的母亲、父亲和女儿捐献角膜的感人故事,故事中“我”在情感认识上经历了有不理解到理解,最后为女儿而骄傲的变化。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的描写,塑造了父亲、母亲以及女儿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本班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别人。这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促使孩子们都来为别人、为社会献爱心!
在教学这课时,我紧紧抓住“我”琳达在母亲、父亲、女儿温迪捐献角膜时的态度、及情感的变化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进一步理解“我”的心情,为后文的遵从爸爸的意愿,做好铺垫。然后,通过反复读爸爸的话,让学生感受爸爸的无私奉献、关爱她人的精神,让学生从爸爸的语言中感受到他的伟大的精神,最后让学生抓住“骄傲”一词,感受温迪对妈妈主动捐献的影响。通过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带有骄傲的句子、说一说谁为谁骄傲,为什么而骄傲,领悟妈妈为什么会在最可爱的女儿死后,去主动的捐献女儿的器官,同时明白外公的精神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进而明白了永生的不光是他们的眼睛,还有他们的精神。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到人性的善与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同时激励着学生也做他们一样的人。教完本课,我觉得有一点做得不够,应该在课前收集到有关器官捐献的真实事例让学生了解其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