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并指定了推荐背诵篇目,可见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重新重视起来。但是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而且古诗词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学生很难与诗(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开辟一条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蹊径,引导学生直入诗海幽境,是我常常思考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看注释,提出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启发学生查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我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佐以“古今对对碰”等游戏,直译古诗词。我想,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翻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让其成为学习习惯,能使孩子受用终身。
二、发挥想象融入画意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同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者只有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创造的意境。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
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画面的想象先部分,后整体:分别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再连贯、整体想象为“一幅流动的画”,一部有声有色的短片。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学生的脑海中增加了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条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倚亭而立,把手放在背后,仰望着天,河面眺望,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三、抓住意象体会诗情
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只有“入境”,才能与作者心同所感,情同所受,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
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惊起鸥鹭”画面,不仅如临其景,还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帮助学生想象日暮美景及词人的陶醉得意与依依不舍;想象荷塘夜色,但天色已晚,词人既为之倾倒,又内心焦急无心欣赏;想象鸥鹭被惊起,词人惊慌失措,酒意渐消的场景。学词的过程尤如人在画中游荡,人在诗中徜徉,说景悟文,说景融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乐在其中。此时,再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心境自然地融入到了古诗的教学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列举了“醉”、“误”、“深”、“惊”等词语,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而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肯定了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这首《如梦令》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组织引导相辅相成。
在想象意境、体味感情、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诵读,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在整首词明快的色彩、欢乐的格调,以及精炼的语言的熏陶感染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诗词无穷的魅力,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