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由于我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条件和现状特点的不同,以及由于市场经济对地区分工和优势的选择机制,中国工业生产的地区特色将是相当明显的。甚至是在计划经济下强调了几十年而没有形成的合理分工的局面将能够实现。电子工业、通信设备和信息工业、激光设备、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如生物制药)产业等轻型制造工业和钢铁、石油化工及汽车和飞机制造、造船等原材料、重型制造工业将重点在沿海地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发展的将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水电和火电基地、有色金属工业等。家用电器、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许多行业的生产则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展。但是,面向国际市场的生产,由于要求较高的科技含量,保证产品质量,还是要较多地集中在沿海地区为好。各地区的分工特点大致是:
(l)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世界级的金融、商贸中心的配合,将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工业聚集地区的地位,也是我国工业结构完整、工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这一地区一方面具有大规模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同时还将汽车、通信设备、电站设备、生物制药、计算机等作为支柱产业带入下个世纪。
(2)京津唐地区和山东省胶济产业带,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很好的资源、能源供应条件,是中国未来石油化工、钢材、汽车、海洋化工及其他海洋产业、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食品工业的重要基地。
(3)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渡过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的难关,重新发挥重工业基地的作用。石油化工、钢铁、重型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部门可能得到振兴,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4)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是全国、也将是世界上重要的轻型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产业部门和行业是家用电器、轻工、服装、通信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工程产业、海洋工程产业等。为了适应这些部门发展的需要,在今后几年内,还要加强电力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5)山西能源基地区,其能源工业(包括煤炭、天然气及火电)在全国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全国对山西能源基地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在这个基地内,煤炭开发的重点要逐步西移。应在黄河沿岸的若干地段建设火电站群。随着农业基地的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
(6)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省),是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的大区域。今后有前景的部门是:钢铁、纺织、农产品加工工业、汽车特别是农用车制造工业等。
(7)西北地区,除新疆自治区外,是中国近年来工业发展活力较差的地区。直接原因是资金投入能力低,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效益差。而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以及由于地理区位及基础设施原因而导致的封闭性等。今后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加强有优势的水能、有色金属、非金属、稀有金属等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建设好相应的基地,加强农产品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利用,进一步发展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石油资源应该遵照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方针,同时也应控制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
(8)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和生物资源,在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期间,国家以巨资建设了一批在当时可算是一流的工业企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长较慢。今后需持续地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实现大规模的“西电东送”(电能大量输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能源经济一体化,可相应地发展大耗电的有色冶金和磷化工等。原有“三线”工业通过调整改造,根据军工和民用两方面的市场需求,振兴机械制造工业。西南地区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生物制药和食品工业非常有发展前景。